有些记忆如同老旧的唱片,长时间的搁置在了角落,落满灰尘无人理睬,也许生命中的某一天突然在其他地方听到了这古老的靡靡之音,大概也会泪流满面的想起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吧,那段既可歌又可泣的日子。
两个月前在电影院里那个女孩哭了,因为一群人,因为一部电影,因为一段记忆,因为一颗仍然能为之怦然跳动的心。
多少人芳华已逝,徒留回忆,独自坐在电影院呆呆的看到片尾曲唱完还没有回过神,多少人正直芳华却为了前任哭晕在影院。
唯独这个女孩,她为《芳华》而哭泣,她的哭泣让在场的中年人都匪夷所思,没有人能理解一个跟那个电影中的时代根本挂不上勾的女孩为什么会被感动到这个地步。
因为那是与自己何其相似的故事啊。
不同于战争片,芳华感动之处不在英雄的湮没,而在于充满笑容的青春和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一个当代人们耳熟能详且格外向往的年代,一个大家还会热情似火笑若朝霞的美好时光。
如今,穿梭在地铁、街头、巷末,人人面目麻木,低头不语,沉溺于方寸天地,哪还有真实可言。
真实,真实就是敢于去表露。
我们渴望真实就像渴望善良一样,但却都又不希望自己变成那样的人,我们矛盾着又向往着的同时又成长着。
青春,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诠释,在这个多元的当代,时间变得五彩斑斓,而在相机里还是需要装胶卷的年代,有这么或那么一群人的青春,挥洒在祖国的疆界,用年轻的生命和鲜红的热血换来了至今几十年的和平也换来了复兴的序幕,而这些地方如今依旧还有着青春之花在那里绽放,无闻却又伟大,他们总是笑着的,艰苦似乎根本不存在,虽然被高原、荒漠、戈壁风蚀的肉体有些不堪,但充满力量的灵魂却格外壮大。
我曾经有幸邂逅了这样一朵绚丽的花,在他因高原反应而长年发紫的脸颊上满是喜悦,丝毫没有对自己的使命有所顾虑,面对运输线下的雅鲁藏布江,面对一望无际的戈壁,危险无处不在,也许一个困意就会造成灭顶之灾,也许一个善意就会葬送生命,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地区,人如饿狼,怎会爱惜他人生命,就是这样的危险地带,这些“雪莲”依旧毫无惧色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和平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远去的灵魂需要有人祭奠,年轻的生命需要有人延续,那个女孩的泪,每一滴都是一把锥子,每一滴都滴在心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曾经、现在、将来拥有芳华的年纪,都会在芳华中遇见爱情,享受爱情,欢送爱情,也会碰撞友情,分享友情,拥抱友情;那么在芳华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还记得吗,他们还记得吗?
战争的阴影依旧没有远去,西往中东,焦黑的土地和尸体还无处安葬,大地并无一刻安宁。
请不要让女孩的哭泣变成笑话,请记住那些为了我们这些后代,燃烧自己芳华青春的英雄们吧!
我想到了《建国大业》中那名红军老兵在,毛主席阅兵前的话“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
而我们现在,应该像每一位为和平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致敬,致敬,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