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年素食

作者: 余小样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6:03 被阅读237次
    锦年素食

    素食主义近些年颇呈愈演愈烈之势。无论媒体、商家还是个人,都自觉或被动地被裹挟进了这股潮流。时尚潮流这个东西有时就像中国人集体过马路,无需大脑思考,也不用左顾右盼,反正人多,闭上眼睛跟着走就是了。从众心理说的不是他人,往往指的就是我们自己。

    前月给一双鸳鸯搭桥,初始似乎不太感冒。可到了点餐环节,女孩一句娇弱的“吾食素”却让男孩眼前一亮,后面的故事自然柳暗花明。我笑问何由,男孩耳语:“食素,清也”。

    锦年素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对“素”的解释是“白致缯”,意思是洁白而精致的丝织物。国人说话向来有转承、象征、喻象之思维。这“素食”之“素”绝非简单的“不食荤”,更有类似于“玉者高洁”般的高雅审美情趣,及至怀揣慈悲,性良温润等宗教、哲学层面的含义。“素者,清也”。一个“清”字,交织万象,隽永深刻,妙哉!

    锦年素食

    我本人只能算半个伪素食主义者。虽说闲暇之余也爱逛逛素食店,可间隔数日若无荤腥涮肠也顿觉寡淡的很。由此看来,坚持纯粹的素食主义是一件颇为辛苦的事情。说是对人欲的拷问也不为过。每每想到印度之甘地,民国之李石曾,还有食斋吃素的诸多佛家子弟,真真钦佩的很。能控制欲望者绝非凡人。在佛门看来,此乃“至境”。可现实凡人中,“随心所欲”者至多,“不逾矩”者甚少。

    锦年素食

    素食有时候也可以是一场秀,一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表演。某城要害部门一官员,菩萨心肠,钟爱素食。下属投其所好,争邀共赴清雅之素宴。只是此等素食会所非常人所能进也。炫彩琉璃、顶级红木、食具食材精雕玉琢,一场以素食做面具的饕餮盛宴徐徐展开。前台账单跳出的数字更是吓煞我等小民。官员微打暖嗝,身披上等皮草,结束了一场素食修行之旅——食素,未必“清”也。

    素食何谓?应是一个系统。不单是食材甄选的问题,更是由食及人的升华过程。关乎时令、水源、生态、文化、人脉、信仰、秉性,不一而足。

    锦年素食

    人与食物交互辉映的历史,也是一场复杂纵深的人性秀。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绝无“素食主义”之说。随生产力之发展,人类的悲悯、同情意识觉醒;加之宗教、哲学的极大推进影响,素食主义逐渐发展起来。如若仔细深究,你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即越为盛世治世,素食主义发展的越快。其间缘由,不言自明。

    锦年素食

    我平生吃过最好的素食宴应该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彼时与女友的中文老师相熟。先生是广东人,懂食会食,且只食素。广东女人很精巧的,一双柔弱之手能把普普通通、稀松平常的素食材做的形、色、味、气俱佳。所谓“大味至简”在先生做的食物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单是一个豆腐青菜就让人沉迷其中。口中轻含,直令人感慨这“度”怎可掌控的如此地道。我们几个穷学生吃着老师做的饭菜,谈论着大家汪曾祺先生平淡质朴、清雅无痕的美文,多年以后回想起那个场景依旧令人动容。

    弹指一挥,一轮已逝。今日我重读汪曾祺先生之文该所寄何处?人、书、食在不同的时空相遇定然有不同之韵味也。今日回思,老师做的饭食也自有她所寄托之时空吧。一人独居东北,远离家乡万里,只有通过食物聊慰思乡之苦。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无数个夜里,辗转难眠,在两千三百多公里之外思念家乡一种叫做“娃鱼”的素面小吃,真真流出过眼泪。胃永远保留着生长地之密码,无论你走的多远。

    锦年素食

    如何考察一家好的素食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我的方法是观察其后厨。厨房是一家店面的灵魂所在。透过细节你能抽丝剥茧挖掘出经营者的信仰与态度。好的厨房应该是物品有序,各安其所;食材新鲜,淡雅至极。最好是厨师要有难得之耐性。譬若煮粥,好粥都是慢熬出来的。可工业时代的人,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耐性。我每次吃到润肺润心的白粥,都顿悟幸福之源。

    趁锦年,择一城,读好书,食素味,美哉!

    (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严禁一切形式抄袭盗用。已委托维权骑士负责维权。)

    锦年素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年素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qg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