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17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四十年前的今天,曾经以兄弟相称的邻国突然变脸,中越战争爆发。关于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我和很多同辈一样都是无从所知。如果不是因为一位参战文友发文纪念,我真的不知道今天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40周年日。铺天盖地的网络上,不是哪个明星和谁结婚了的新闻,就是哪位偶像身体患上“贵恙”了的密信。再其次就是哪里房价升了多少消息。似乎天下熙熙攘攘,也似乎一切都是从来没有发生。
即使不是网络,传统媒体似乎也找不到相关新闻。更别说教科书里能有提及,几乎凤毛麟角。这段曾经惨烈的历史在紧随其后的改革浪潮中渐渐被淹埋,烈士的遗骨暂时安放在各个阵地后方的陵园里。即使家乡就在眼前,孤魂也有时候迷路。所以,就有了离前线十几公里的烈士,牺牲二十多年之后才被家人找到坟墓的悲壮。如此惨烈的战争,为什么仅仅结束三十年后,就似乎没有再记起来,或者准确地说没有再愿意记起来,选择忘记难道仅仅是因为不忍心直面悲痛?似乎,我们不是一个健忘的民族,似乎又是如此。难道仅仅是因为烈士的遗体都化作了山脉?
我私下问参战的文友,发生自卫反击的原因是什么。他并没有给我正面直接回答,答案就如过去的岁月,谜底一样。后来,我在网上搜索一下,度娘的解释是为了遏制越南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最后带上说明顾及云桂等边境省份安危。
国家层面上的考量,我们百姓也许无法有理解上的高度。但是战争的伤痛,老百姓是可以有切肤之痛的感觉。战场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战壕,坍塌的暗堡和阴深的枪孔,星罗棋布的士兵掩体,还有铺满落叶的烈士陵园。这是时间上距中国人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1979年2月17日,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中国军队,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作战。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
东线战场,解放军4个军10余万人在许世友指挥下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向通农县前进,41军122师从广西平孟方向攻击朔江,41军123师368团进攻茶灵。
同日,西线3个军约10万余人在张铚秀指挥下,从云南边境进攻敌军。
刚刚经历了文革动乱的解放军,军队严重缺乏作战训练,指挥观念老化,后勤保障混乱——钢盔都无法全员配齐,56式半自动步枪卡壳率奇高,炮弹时常发生炸膛,因为缺少后勤医疗保障,伤员死亡率居高不下。因为废除了军衔制,一旦本作战单元首长牺牲,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的状况。解放军赖以成名的大纵深穿插战术,也在越北的丛林山区,遭遇了极大的阻碍。更大的威胁是整个充满敌意的异国,身上藏着枪的妇孺、被下毒的水源、埋着地雷和竹尖的陷阱……
在16天的作战中,解放军击退入侵越军,并攻克谅山、高平、老街等20多个边境要塞。
中国军人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
漫长的老山、者阴山轮战随后而至。1984年4月28日凌晨,解放军在大小20多个阵地同时攻向老山主峰,次日凌晨,老山主峰被解放军收复。之后5年内,越军先后从南方,甚至从柬埔寨占领军、老挝驻军中抽出大量王牌军队进攻老山地区,但是老山上的中国军人再没有后退半步。收复和守卫老山,中国军人付出了3000多人的伤亡。老山脚下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躺着900多名烈士,年龄最小的一位是山东茺州的一位叫做李涛的战士,他牺牲于1984年4月29日,牺牲时年仅16岁零6个月。
老兵回忆老山烈士火化场的记录,侧面还原战争的惨烈程度。
三月八日,送来12位烈士,其中,一团七连班长李桂友牺牲时,身负11处重伤,126块弹片。另有一名烈士被定向地雷击中,身上有208颗钢珠。
一位回民烈士牺牲后被河水浸泡数日,全身浮肿变黑,手指触及便进肉中,其五官已经生蛆。
一辆运送烈士的军车来到门前,没有抬下放烈士的担架,只提下一个麻袋。这是18名烈士……打开麻袋,鲜血浸泡的泥巴和几块泥巴裹着的肉。经火化,18人只有5块骨头。
还有一些战友连遗骨都没能留下,他们的牺牲记录是这样的:
战士李某某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七日早晨在116前无名三号阵地被炸飞掀到悬崖下。
战士岳某某和吴某某,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下午在145阵地南一洞口,拉响爆破筒与敌6人同归于尽,后找到他们的手枪、冲锋枪,衣服和部分碎肉埋掉。
战士张某某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在142阵地和王伟侠、张国胜一起与敌同归于尽。
他们,当年也曾是青春焕发,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们赶越沙场,又是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此义无反顾呢?历史永远是一个谜团。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在扪心自问,假如国家再次面临像昨天一样的处境,我们又是如何的反应呢?
在龙州烈士陵园,贴着这样一首小诗:
他们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看花看草看太阳,
我总要多看一会儿 ,
替自己,更替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