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能做自媒体的时代,写作是最直观的形式,就是写作者把自己的感觉凝固成文章的过程,而阅读别人的东西,感受文章的生命力,就是把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的过程。做自媒体,不但要多读积累素材,还要会写,写出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一点还要说,人与人的交往多半靠说来沟通的。
我从小到现在阅读了许许多多闲书,三教九流的都有,以前精神物资都匮乏的年代,阅读为了消遣,有什么就读什么,后来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就会有所选择地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阅读也不仅仅限于纸张、报纸和杂志阅读,电子阅读,阅读器阅读还有听书都是吸收的最佳手段,特别是有书上阅读的时候开篇都有精华版解读,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阅读,了解个大概即可,而有的书,特别是名著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那么持续阅读这么多年有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拥有自己的视角
人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描绘什么样的蓝图。在阅读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比如:
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起码要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我可以短暂地偷懒,但随时要保持挣钱的能力;
婚姻中男女共同养家,而不是一个人长期养活另一个人,使其成为米虫;
退休只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不是职场的终结,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养孩子是为了丰盈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不是为了绑架子女给我们养老;
夫妻之间是合作关系,资源匹配,合作共赢;
……
增强沟通能力
记得刚成家有宝宝那会,先生经常出差,我带着女儿住在婆婆家,小叔子还没有成家,一大家子共处一室,多少有点尴尬,所幸的是小叔子喜欢历史知识,我虽然略懂皮毛,但是不影响我们谈论秦始皇、汉武大帝、二次大战三巨头、抗美援朝……在胡吹海谈中避免了尴尬气氛。
偶尔家族聚会,除了问候彼此身体状况、孩子的前程,话题就扯到了天南海北,各抒起见,避免了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老生常谈,间接地避免了许多矛盾。
我有一个三十年的老闺蜜,刚工作那会都喜欢看书,下班后步行几公里去租书,交换着看,起码每一周两个人有读两本书的机会。尽管后来我们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但我们彼此见面的话题多半是最近读了什么书,把各自认为不错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后,我们的话题又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面,现在就开始考虑完全退下来以后背包浪迹天涯,实现不实现那是后话,起码我们有共同的话题,畅想一下也无可厚非。
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沟通方式不同,结果就大相径庭。
提高写作能力
有人比喻写作就像生孩子,起码肚子里得有孩子吧!
关于写作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即便文笔再好,不长的时间就有被掏空的感觉,江郎才尽世风日下。
2020年才是码字的时候,以前的读书笔记派上了用场,记得有一本88年的硬皮笔记本,那是我最早的摘抄本,多半是好词,好句和好段落,青涩稚嫩,偶尔也能出现在我的文字里。
我的第一部系列剧《家有小女初长成》,很多观点都来自于《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在知乎上回答理财相关问题,平时阅读的有关理财的书籍的案例都成了我的论据;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与工作》、《老年破产——长寿的恶梦》给我在头条写退休养老的文章提供了好多素材;
……
其实,要想写好文章,磨炼写作能力,除了文笔之外,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接触大量的名著,做好时间管理,用记事本做好记录,缺一不可。
要想成为读、写、说的高手,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缺一不少,这三种能力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联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0287/750d3b41a1691ab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