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马敏是普通企业职工退休,也就一份尚可户口的退休工资,可是马敏每个月除了那点工资,一套小房子的租金、一部分存款利息,和码字的平台收入却是固定的,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改观,也有了底气。
这一切的得来都是马敏这些年努力得来的!
01
马敏出生在山东一个小村庄里,高中毕业被已经转业到西北工作定居的哥哥接到了工作地,后来被安置在皮革厂做了一名产业工人。
哥哥所在的西北小城因为气候的原因,冬冷夏凉,气候条件和山东老家相比却是天壤之别,为了前程,马敏一直坚持着,起码不会像在老家一样被相亲、定亲、结婚、生几个娃,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马敏非常珍惜这样改变命运的机会,当学徒那会,跟着师傅认真学习裁剪皮子、合缝、连接在一起,学徒期结束,马敏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计件拿工资了。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精神生活同样匮乏,电视永远三个频道:中央一套、首付二套、本地节目,而且只能靠天线接收信号。
马敏住在哥哥家厨房隔壁的小屋里,哥哥一家四口住在两间平房里,晚上侄子们写完作业一家四口看电视,其乐融融。而马敏则在小屋里躺在床上看闲书,有图书馆借来的,也有哥哥单位上订阅的,反正时常都有新书看,马敏也沉浸在这种业余时间看书的氛围中,偶尔摘抄点什么,乐在其中。
哥嫂文化程度都不高,辅导两个侄子学习的任务就落在了马敏身上,为此,嫂子的脸色一直都是和和气气的。
工作两年后,经人介绍马敏认识了哥哥单位里的技术员何卫军,那时候的何卫军刚刚进修回来,被安排在技术科做技术。
交往一段时间后,马敏和何卫军彼此感觉还不错,何卫军的父母喜欢有文化的女性,对马敏也非常认可,催促着赶快把婚事给办了。
那时候结婚,婚房是单位分的两间平房,公婆给准备了几件家具、被褥、锅灶用品,哥嫂不但给马敏准备被褥,还给马敏购买了一台洗衣机,结婚当天就能开火做饭的程度。
02
婚后第二年,马敏和何卫军的爱情结晶出生了,是个健康的女婴,简直是马敏的翻版,让何卫军爱不释手。
当时西部的政策是,一胎5岁,就可以申请二胎指标。可是何卫军为女儿办理户口的时候,直接领了独生子女证,没有生二胎的意思,根本不考虑生个儿子什么的。
何卫军对妻女的态度也直接映射到父母那里,为了不影响儿子儿媳上班,何卫军的父母主动承担了照顾孙女的任务,早晨送过去,晚上接回来。
如果遇到何卫军出差的时间段,马敏索性晚上住到公婆家,有时间小叔子帮忙把女儿送回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慢慢长大,女儿该上一年级的时候,何卫军得到到基层工作的机会,而马敏所在的皮革厂面临优化组合。
思虑再三,马敏主动申请跟随丈夫到基层工作,把女儿留在奶奶家借读。
到基层何卫军依然做技术工作,而马敏则有两种选择:“要么到加工厂当流水线工人,要么到农场连队承包土地。”
何卫军建议马敏:“老婆要不你去加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吧,拿一份固定薪水。”
而马敏想挑战一下自己:“我想试试承包土地。”
“现在农业不景气,搞不好还会亏损,而且承包土地都是男职工,我工作忙帮不了你,你会很辛苦的。”何卫军不想老婆太辛苦。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况且承包自负盈亏,说不定行呢!”其实马敏内心深处想挑战一下自己。
第一年承包土地还算风调雨顺,但是价格偏低,马敏的收入只有何卫军收入的一半,但是马敏没有气馁,从长远的角度看:农业不景气是暂时的。
第二年有的职工觉得农业不景气,退出土地承包,甚至个别人退出了职工管理队伍,为了完成播种面积,农场给出承包优惠政策,在低谷的时候马敏又追加承包了100亩土地。有一个同事直接大手笔承包了1600亩土地,成为了本单位承包第一人,马敏名下的200亩土地也就是小巫见大巫。
03
后来政策调控,农业慢慢走向正规,自然承包户的收入越来越好,但是苦和累也是很现实的。
虽然有雇工,粗活、重活雇工干,但是零零碎碎的伙计还得马敏亲力亲为。
让马敏欣慰的是,她所在的农场因为气候原因,一年只能种植一季作物,每年4月份播种,10月份秋收,长达5个月的时间冬休。这期间,马敏一半时间陪着老公在基层单位,一半时间回城里看望女儿。
商品房兴起的时候,马敏也和大多数同事一样按揭商品房,冬休的时候可以住到城里。
办理退休的时候,马敏拿出本钱,没有像大多数同事一样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购买了一套小房子,简单装修一下用于出租。由于位置好,租客很稳定。
马敏退休的时候,女儿刚刚大学毕业,老公还在工作状态,于是马敏从同事那里流转了一份土地,半年时间陪着老公在农场生活,冬休的时候到孩子身边小住,顺带看看外面的风景。
土地少了,而且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土地的时间加起来不到60天。
空闲时间做点什么好呢?
跳广场舞,马敏没有兴趣;
打麻将,浪费时间;
那就继续读书,开始写点什么吧!
有那么多阅读积累的素材,马敏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想到什么些什么,看到什么就记录下来,就是想给自己的文字一个安放的角落。
没有功利性,也没有攀比心,就这么随心所欲地写作。
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过几年的持续码字,竟然也有了自己的写作方向。
04
再就业这几年,虽然收入不高,但收入足以维持马敏的基本生活开销,不多的退休金积累起来放在货币基金里,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现如今,马敏的老公也享受到了提前退休的待遇,马敏自然结束了再就业生涯,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锻炼、读书、码字。
至于收入,除了那点尚可糊口的退休工资,理财的利息、房屋租金作为养老备用金的补充,给了马敏安全感。
至于码字呢?
越来越顺畅,多少也开始有了一点点收益,保证电话费自由。
在马敏的认知里,会一直写下去,除了自己内心的那点小情怀,希望文字的收入能提供以后外出旅游的盘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