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幸得一趣味相投的郭姓同桌。我俩都是女汉子——短头发,言语上直接,动作上利索。
我是班长,她是语文课代表。偶然一次帮语文老师批改试卷,才如获珍宝般发现班里还有如此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一同学。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遂央求语文老师把我俩调到一桌同座。
青春年少的岁月,总见我俩在课堂上争抢着回答各科老师的提问,总是暗暗取笑某某老师走调的普通话,总在课间休息时拿出竹笛有一声没一声地练习,总在乒乓球台旁和男同学PK,总在黑板墙报上奋笔疾书……
如同再平凡不过的成长一样,我俩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就业工作,恋爱结婚……庆幸的是,我俩都还在原来那个小小城市住着,未曾远离。烟雾缭绕的凡间生活,也总有一个亲密的朋友近在咫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总找得到时间聚餐,一起看电影,一起逛书店,也还一起对生活发发牢骚,也还一起憧憬未来。
后来,再后来联系越来越稀疏了。只在节日呀,生日呀什么特别日子才见见,才聚聚。但,不再有默契,不再亲密……
细细想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模样吧。各人有各人的圆心和半径,朋友之间交集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记住我们只是“疏离咫尺”,形单影只的背后总有关注我们的温暖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