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少年

作者: 我是一只猫H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21:53 被阅读32次

    1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这首《雪山飞狐》的片尾曲,在20世纪90年代的小县城风靡一时。琼瑶的爱情故事,三毛的撒哈拉,席慕蓉的诗,都好,却都比不过县电视台每晚开场的武侠片。韦小宝、陆小凤、黄蓉如后来周杰伦的龙卷风一样呼啸而来,原来在家长里短的宽街窄巷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宝剑,有英雄,有红颜,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江湖儿女情。

    彼时,我正读初中,情窦初开的年纪,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怎能抗拒?每晚9点半,片头曲悠悠传来,那对我就好像施了“吸魂大法”,又像安放了一根定海神针,题海战术中昏昏欲睡的我,忽然神清气爽,迫切的想知道昨天英雄铁骑扬尘后,今天他们有没有相聚?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假装神态自若地离开写字台,端上一盆热水,提上一个暖壶,打着洗脚的幌子,默默来到爸爸妈妈的屋子。

    中间,水凉了,我就自觉地加水,一次又一次。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的养生观念,但是我用自创的泡脚醒脑法,在无法抵御的诱惑中,顶着挨骂的风险,厚着脸皮,在一个又一个9点半,看了一部又一部武侠剧,《雪山飞狐》《笑傲江湖》、《楚留香传奇》、《鹿鼎记》、《神雕侠侣》……

    其实那时刚刚十几岁,哪里懂得那么多爱情和欺骗,更不知江湖凶险,只是讲故事的人,把年少的我一次次带入一个新奇、精彩、惩恶扬善的世界。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记住了讲故事人的名字:金庸、古龙。

    2

    转眼就到了初三,中考的压力下,每晚花两个小时来看那些没用的电视剧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老师、家长天天都在耳边嘟囔:得收收心了,不能把时间都花在那些乱七八糟的电视剧上,两个小时都够做一套模拟题了。

    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吧,那个天天被念叨着不能做的事情,偏偏大家梦寐以求。尽管学习紧张,但是我们都以看了昨晚的电视剧为荣,如果恰恰看了电视,成绩还遥遥领先,那就是学校闻名一时的江湖英雄了。

    那时我们班前三名都是女生,其中稳坐第一的是赵姓同学,她的爸妈是本校老师,家教极为严格,所以她是没机会看电视的。还有一个刘姓同学,天资聪颖,不仅时不时地晚上追剧,上课时还偷偷地在抽屉翻同名的武侠小说。

    另一个就是我,我大妈在图书馆,所以我不敢像刘姓同学一样去借书,生怕她告诉妈妈我看闲书,于是,我就在一天又一天的泡脚中,雷打不动地浸入我心中的江湖。

    课间十分钟到了,赵姓同学那聚拢的都是分析错题的,刘姓女子边上都是讨论原著好还是改编好的,而我周围,围满了想听昨晚电视剧情的同学,我就像一个说书人,声情并茂力争把每一个细节还原。那时候没有回放,没有百度视频,所以我的精彩回述为我争取了一大帮摇旗呐喊之众。

    那时我们三个柔弱女子,就像电视剧里的黄旗令主、红旗令主和白旗令主,彩旗飘飘中,各自带着队伍在风中摇曳,闯荡少年江湖。

    到了快考试的后几天,我再也不敢正大光明地把两集看完,总是估摸第二集就要放片尾曲的时候,端着水匆忙离开,在妈妈批评我又看两集电视的时候,小声嘀咕着,明明是一集嘛。可是片尾没有听完的那首曲子,至今还清晰地回想在我的耳边。

    3

    中考终于结束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图书馆,靠着大妈的“后门”,我一口气借了一摞武侠小说,所有看过的电视剧,都想在书里重新演绎一遍,就是那个暑假,鼻梁上的眼镜生生加了150度。

    小说远比电视剧精彩,书里人物丰富的内心独白,一下就击中了我那颗多愁善感的少女心,我至今仍然记得那个号称天下第一的孤独求败,一人一剑行走天下,欲求一败而不得时的孤寂、落寞和萧瑟。

    懵懂中,似乎不愿意像身边小县城的长辈一样,过着一份一眼就能看到老的生活,只希望有一个玉树临风的大侠身穿黑色披风,骑马而来,而我们,就像后来那个著名的啤酒广告一样,去勇闯天涯。

    也就是从那个暑假起,我发现古龙的文字似乎更能打动我,古龙的小说都是乘风而来,尽兴而去,不像金庸先生总有一个保家卫国或是掌门护派的背景,有太多的悲天悯人,无可奈何。

    少年只想仗剑走天涯。

    4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毕业了,生活里曲曲折折,各种角色登场,职场的江湖是非远不是古大侠描述的那样泾渭分明,非黑即白,也不可能一言不合就比武论剑,更不能没来由的甩手走人。因为我们不仅有父母的殷殷期许,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困境中,总是需要一份坚持,一份信念。

    当我逐渐从职场小白成为科室骨干,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次次被轻视、被误解,曾经也有过100次甩手不干的冲动,却仍然在第101次的清晨,洗把脸继续上班。

    有人说,我们活着活着,就活成了我们最初讨厌的样子,可是,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发现讨厌的样子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面目可憎,如果一次又一次地放弃,生活终将一事无成,也许那个我才更让自己厌恶。

    我终于明白,古大侠书里不食人间烟火的独怆然而悌下,是那么的空洞与不现实,生活就是离不开周围的风生水起、柴米油盐。而真正的大侠,远非独来独往、自私无情,真正的大侠就像乱世中的郭靖,襄阳城兵临城下,危难时刻,郭靖对杨过肺腑直言,两个性格迥异的大侠,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完成衣钵相承。

    年少时古龙笔下的大侠纷纷走远,我终于明白,金庸先生笔下一个个在世间烟火纷争中不忘初心,棱角分明却温润如玉,在揭开伤疤后,仍旧守一份情怀的大侠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而明白了这些道理的我,一步步告别年少轻狂,蹒跚中走过十六岁的花季,走出十七岁的雨季,长成一个一年四季都要经历的成年人,也终于读懂了那句至理名言“大隐隐于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庸与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f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