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习了关于创新的知识。那创新到底是该如何去做呢,创新是怎么产生的呢,创新的本身有没有方法论呢?这就引出了本周的学习内容——战略。
熊彼特被称为创新之父,他有一个观点是:创新,旧要素新组合。想想大家熟悉的关于创新的例子,似乎都遵循着这个观点。我们把它称为:组合式创新。
对于组合式创新,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我们想想与我们切身关系最紧密的一个创新事件,就是人类生命延续。这个创新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每一个婴儿的诞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创新。那这个过程经历了什么,说简单点就是:男人拿出一半的基因,女人拿出一半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得到了一个新的完整的基因。将这件事放大,我们就可以总结出组合式创新的方法论:第一步,拆分到基本的要素;第二步,基本要素重新组合。
比如创业者创办一个创新企业,就是把一些经济结构的要素或者供需上的要素从旧的经济结构中拉出来,然后重新组合起来。对于创新来说最重要最难的地方就是拆分基本要素,这也是必须具备的硬核能力。对于拆分方法,一是通过尺度,二是通过角度。比如从经济结构上的要素拆分到最基本一般是五个要素:技术、产品、市场、资源、组织。这就是通过尺度拆分。如果站在供需的角度,一般是三大要素,供给:技术、产品;需求:客户、用户;连接:平台、组织。这也就是通常讲的人货场的概念。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重新组合,企业实现了创新。
在企业创新这件事上面,怎么去找破局点,也就是第二曲线上突破增长的战略拐点?方法就是选择一个点,从速度里面观察,看是否有十倍速的变化。这个点我们称之为:战略指北针——不变的一。经济学家对于这些十倍速变化点,也给出了很多模型。格鲁夫的模型有:竞争的十倍速变化、技术的十倍速变化、用户的十倍速变化、供应商的十倍速变化、互补企业的十倍速变化、营运规则的十倍速变化。熊彼特有五要素模型:技术的十倍速变化、产品的十倍速变化、市场的十倍速变化、组织的十倍速变化、资源的十倍速变化。还有供需模型:需求的十倍速变化、供给的十倍速变化、连接的十倍速变化。
在找到破局点之后,需要对破局点进行击穿,使企业上升到新高度。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线某一核心要素,重度投入资源,把它生长为第二曲线的全部。查理芒格也在最大化模型中说过,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单一要素和最小化其他要素,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一个行业的某个关键要素产生5到10倍变化的时候,行业才能有百倍的爆发。
对于新的组合,应该如何才能实现?那就是关于战略的方面了。
一个好的战略就是在做杠杆作用,对于战略本身来说,它什么都不是,必须依附到一些事情上面才能起作用。首先,还是要找到战略指北针,那个不变的“一”,找到最关键的单一要素;第二步就是建模,围绕着单一要素对其他要素进行组合。最理想的模型就是“增长飞轮”——自增强回路模型,用简单的话说,这是一种可以用“越……越……”的句式来描述的模型。一旦将所有的资源全部投入到不变的事物上面,就可以将增长引擎启动。
贝索斯说有很多方法把业务集中到一点,比如以竞争对手未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商业模式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等。但是注意,必须要有舍九取一的战略素养,比如在供需模型上面只能选一个点作为元起点,再去组合其他要素,就像阿里巴巴选择了商家,亚马逊选择了消费者一样。如果你不想选,不用着急,财务数据会帮助你选的,而且会形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如果你不会选,那就创造出供需的冲突,把冲突排出来,后续的路也就出来了。
对于这一节,主要是对创新的方法论进行了简述,创新的方法就是把基本要素重新组合。其中拆分是关键。其次要找到破局点,并将单一要素最大化。最后形成战略,围绕最关键的单一要素,组合其他要素,形成战略杠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