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不惑

孔子——不惑

作者: RiverMg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7:49 被阅读0次

        “孔子自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自己四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思想上的以及政治上的疑惑。但是我们知道,孔子是不可能没有过任何的疑惑的。

        大约在差不多这个时候,鲁国发生了一阵特别厉害的动荡。我们都知道,鲁国执掌权力的人早已经不是国君,而是国君以下的世家,三桓。三桓指的是三个世家,这三个世家当时瓜分着鲁国的政治权力,让鲁国国君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傀儡。所以孔子曾经因为这不符合礼乐制度以及君君臣臣之道,多次想要将这三个世家的权力削弱并废除掉,但他还是小看了这些世家的能力。积淀了这么长时间,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让它们瓦解。但是鲁国当时的内乱却不来自于这三个家族,而是来自于这其中一个家族之中一名小小的家臣。这个人就是阳虎。此后他不仅背叛了那一个家族,甚至还把那个家族的掌权者给抓了起来,与其达成了某个盟誓之后才将他放走。在这之后,更是肆无忌惮的直接掌控了整个鲁国的政治,使整个鲁国陷入一片内乱之中。而孔子正是因为这个离开了鲁国。

        不过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这个人对于孔子的礼乐制度还是很感兴趣并且十分赞赏的。他曾经有一次想要说服孔子入仕,并且提出了好多个孔子都无法反驳的理由。因为他说的这些其实都对,而且孔子都明白。但是这个人,以孔子当时所倡导的礼乐制度以及儒家来看这个人,他其实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乱臣贼子,一个谋反叛逆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孔子在这里一定遭受了这世界上最纠结的选择。是哪两个选择呢?一方面自己一旦去做官,如果再加上这个人的一句话,很有可能自己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以自己的心中的道义来看这个人,他其实就是一个乱成贼子。他不可能在一个乱成贼子的手上当官,所以孔子到底该怎么办,这确实成为了一个特别艰难的选择。

        如果让我来猜测的话,孔子肯定不会选择在他手下当官的。首先孔子想要实现的理想就是恢复礼乐制度,恢复曾经的西周那样的伟大王朝。可是现在孔子如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甚至要违背礼乐制度,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像是为了做某件事而违背某些事,讲起来是很矛盾的。不过,虽然孔子最后确实没有去当官,但是他还一直在沉浸在这两个选择之中。因为,这两个选择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感觉都义正言辞,有很强的说服力。一方面可以抛弃一时的道义,而去成就一个更大的道义。但是一方面。抛弃了这样的道义感觉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而这时的孔子就是疑惑的,到底该怎么选择才对?什么选择又错了呢?

        不过很快,鲁国又发生了很多事情,这让孔子没有了思考的时间。阳虎制造了一些更大的动乱,原来的鲁国国君已经被赶走了,他还把国君都换成了自己所信任的人。也就是说,整个鲁国上下现在都是他的势力。不过最后,阳虎还是失败了。他最终逃到了齐国,并成功地通过一个计谋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而孔子对于他这样的乱臣贼子走了当然会很高兴。不过好歹他还执了这么长时间的政,一时他走了全国上下竟然有些忙不过来,导致了一个更加混乱的局面。再加上当时三桓还没有安定下来,所以鲁国现在竟然陷入了更加麻烦的混乱之中,但孔子却无法控制。我们可以猜到这肯定给他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打击,因为他最终并没有成功地将鲁国变成想象中的那个西周。不过儒家的精神是什么?如果孔子会就此放弃的话,那么这就不是儒家了。儒家里面可不仅只包含着繁琐而又枯燥的“礼”,其中还包括了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不仅没能让空子退缩,反而给他了一种反向的情绪。让他更加的坚定,更加的想要发扬自己的礼乐制度。相信在这个时候,上一个问题,他已经有了解答。他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哪怕这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孔子现在确实已经达到了“不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不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lj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