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哲思
不惑,你不惑了吗

不惑,你不惑了吗

作者: 凡人思凡 | 来源:发表于2016-05-01 23:52 被阅读217次
不惑,你不惑了吗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孔子又说“智者不惑”,由此可见,不惑是因为已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了解自我,已达智者境界。

也有人说不惑是因为一切苦乐都已经历过,一切知觉已在重复中变得麻木。快乐因重复而索然无味,痛感N次后变得钝挫。其实看透看开是疲倦失去斗志的表现。

我以为两者皆有之。既是因为奋斗过沉浮过,懂得人性复杂、生命脆弱,所以不再执着非此即彼,而有了悲悯之心,此为理解之“不惑”,乃真正的“不惑”。也是因为心灵随身体衰老而敏锐度降低,对事物探究之意减少,所以不再执着追问意义,而有了随遇而安,此为衰老之“不惑”,实为失去好奇心,不求甚解。

此外,我以为还有第三种情境,即愿望上的“不惑”。“少年听雨红楼上”,年轻时急于品尝世间新奇,所学浅尝而止,只知皮毛,满足于赞赏,不能沉下心来细究原理。到中年时,去尽浮华,反而有了探究原理、追寻自我意义的愿望,这也是一种“不惑”。

如今我已至中年,却愈发想要探究自我与生命的意义。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花一世界,我思故我在。没有生命是“非此不可”,亦没有生命“死不足惜”。对个体而言,“我”生“世界”始,“我”死“世界”终。对于“我”而言,“我”的世界最弥足珍贵。

去日苦多,来日不长,唯有在“我”所见、所闻、所思、所忆的世界中,追寻思考生命的意义,或许能在垂老之际说出“我无惑了”、“我满足了”,那时死亡或许不再是背脊上一道发凉的寒意,而是平静的解脱。

不惑,你不惑了吗

并非人人只要到了年龄都会“不惑”,世上老之已至,却不愿、不懂、不具“不惑”之境界的人,仍然愚昧狭隘或者茫然怯弱之人,并不少见,老者不等于智者。

要想成为真正“不惑”笑看风云的智者,我想还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勤学好问。活到老,学到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世界万物有好奇心,热爱阅读,热爱思考。

二是客观理性。凡事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从现象发现本质,努力挖掘问题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轻听轻信。

三是自控力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惰性。即使对娱乐活动,也是主动掌握技术发展成举爱好,而不是沉迷于被动的游戏。

四是富有情趣。对自然声色抱有敏锐的感知,懂得从平凡的日常中发现动人有趣之处。内心永远有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不带偏见地欣赏赞叹美好之物。

五是乐观积极。人生短暂,能看破死亡幻相,抱有向死而生态度的人,才能真正将人生当作一段可贵的奇妙世界之旅,感恩欢乐时光,笑对痛苦遭遇。

六是认同自我。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急于求成,也不急功近利,不以他人的批判为转移,能够气定神闲地走自己的路。

从今天起,做一个智者,面朝心灵的大海,修持春暖花开的境界,感悟、参透,到达“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层次,以一颗悲悯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以一颗坦诚的心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以一颗虔诚的心去感知自然的奇妙,以一颗坚持的心去遵从自我内心的呼唤,从而不盲从,不攀比,不随波,不迷惑,不负余生。

相关文章

  • 不惑,你不惑了吗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孔子又说“智者不惑”,由此可见,不惑是因为已了解世界,了解人生,了解自我,已达智者境界。 也...

  • 二十你不惑了吗?

    现在也是热搜榜第一的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 当然我比较偏向于二十不惑,因为它讲的是四个即将毕业得四位女大学生的故事,...

  • 40不惑了吗😊?

    元旦回老家陪父母过的。此时才察觉父母真的都老了,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奔四。 40不惑,真的是什么事都明白...

  • 孔子不惑了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孔子这个极为有名的人物的一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 孔子“不惑”了吗?

    孔子在他的自述里曾说他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而孔子做官之前的一个时期。已经是49到50岁了,在他的自述里面,他...

  • 孔子“不惑”了吗?

    孔子在他的自述里曾说他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孔子是51岁做官,因此,50到40岁是孔子做官前的一段时期,孔子自...

  • 喜欢的,最好

    最近和好姐妹,同学聊天,最多的一个话题:四十而不惑,我们不惑了吗?通透了吗? 答案是,我们时常都困惑着。工...

  • 随意说说(二十九)

    都说四十不惑,真的一定要到四十才会不惑吗?到了四十,就一定不惑了吗?看看自己,看看周围,看看生活,看看世界,到了四...

  • 不惑?不惑!

    和每个平常的日子一样 没有仪式 没有庆祝 就这样安静地迈向了40 不惑 多么遥远而陌生的词汇 就这样毫无商量地 ...

  • 不惑,不惑

    我,八零后,正奔向不惑之年,确实多了些角度看问题,但仍然缺乏判断力。 历练会成为经验,经验多了、时间长了就成了经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惑,你不惑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gk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