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作者: A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1:30 被阅读0次

《金刚经》中亦开示: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也是讲空性心与空相及两者的关系。在现象界中,能够看见有种种法相出现,也就是看见种种的空相法出现,那就不是看见法身空性心如来藏,而只是看到空性心所出生的空相。

  如果能够离开种种空相的范畴,亲证与空相同时同处运作的空性心,就是看见空性心如来藏,也就是禅宗证悟祖师所说亲证本来面目、佛法大意的真实义菩萨。证悟的菩萨可以现前观察,将生灭不已的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如来藏,生灭不已的空相与空性心如来藏两者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是不生不灭了。

  又譬如《金刚经》中开示: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3!同样可分别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空相,以及两者之间立场来说明。首先站在空性心的立场来谈,佛所说真实的佛法——空性心如来藏,祂不是语言文字所诠释的佛法,因为语言文字乃是人为施设,是用来诠释空性心的真实体性,而让众生可以依此正知见去亲证空性心如来藏,所以语言文字所说出来、写出来的虽指向空性心,但语言与文字本身乃随著音声与文字纹路而有,因此属于空相法,并不是 佛所说真实佛法之空性心如来藏。能够如此观待,这才是真正了解 佛所说的真实佛法。说白一点就是:所谓佛法者(空性心),即非佛法(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诠释佛法的空相),是名佛法(空性心)。又站在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立场来谈,一般学佛人所认知的佛法,乃是属于空相的语言文字所诠释的佛法,它并不是 佛所说的第一义谛真实的佛法——空性心如来藏,而是空性心如来藏透过种种因缘所出生的法,是能为有情分别及了知的显境名言,再加以施设之表义名言,乃至成为大众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能用来诠释空性心的体性,作为学佛人未来亲证的指标,再说白一点就是:所谓佛法者(用语言文字所诠释出来的佛法是空相),即非佛法(并不是第一义谛空性心),是名佛法(此空相就是大多数学佛人所认知的佛法)。而从两者之间关系的立场来谈,用空相的语言文字所诠释的佛法,乃是第一义谛空性心如来藏藉缘所出生的显境名言及表义名言,作为大众约定俗成的轨则,乃是第一义谛所含藏种种法的一部分,摄属于第一义谛局部体性,所以将生灭不已的空相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第一义谛空性心如来藏,生灭不已的空相诸法就是不生不灭的了。

  由此可知:不论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或者空相蕴处界及诸法的立场,来分别说我与无我,都说得通。譬如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而言,空性心如来藏能出生蕴处界及万法,而祂完全没有众生所认知的我性存在,所以说祂是真实的我;而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是被生的法,有众生所认知的我性存在,不是真实我,所以无我。若站在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的立场而言,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本身是生灭法没有真实体性,然而有众生所认知的我性存在,所以是有我;而空性心如来藏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法,本身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中皆如如不动,没有众生所认知的我性存在,所以祂是真实的无我。像这样分别站在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的立场来说,都说得通,都没有违背 佛陀的说法,这就是证悟菩萨的善巧方便,能为根性不同的众生宣说正确的佛法义理,所以证悟的人,对于 佛所说真实理如果能够融会贯通,不管你是站在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来解释,或者站在空相之蕴处界诸法的立场来说明,都说得通而不会有任何问题或淆讹发生,这也是 平实导师在《我与无我》书中,分别站在空性心如来藏与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的体性所说的真实道理。如果对此能够融会贯通,那对于 佛所说的任何一法,心中不仅不会有任何淆讹出现,而且你会发现,任何一法都会牵涉到别的法,都有前后上下左右的关联性,就可以加以串联起来,成为一脉相连的法,乃至可以从这一脉相连的法再引申出更多的法出现,而能够滔滔不绝为人宣说。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地探讨真实佛法,当然你也可以编制适合自己的佛法总持(也就是咒语),来为有情解说佛法的义理,使得教者与学者智慧都容易增上,成佛速度也会加快许多。如果没有融会贯通,佛所说的任何一法,对你而言,都是各个独立的法,都是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处,也没有前后上下左右的关联性,不仅智慧不容易增上,而且在佛菩提道上会走得很慢,那在佛道的修行上就是以一个大劫来过一个大劫,而不能化长劫为短劫,来缩短自己成佛时间。以此类推,《金刚经》开示其他的内涵,也可以用同样的道理来诠释。譬如:所谓大身、即非大身,是名大身;所谓庄严佛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所谓三十二大人相,即非三十二大人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所谓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所谓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等等,诸如此类。你会很清楚了解,所谓的大身、庄严佛土、三十二大人相、众生、一合相等,都可以分别站在空性心如来藏或者空相的立场来解释,都说得通,证悟者不仅颔首赞同你的说法,而且也会与你击掌相印证。

相关文章

  • 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中亦开示: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也是讲空性心与空相及两者的关系。在现象界中,能够看见有种种法相出现,...

  • 参禅

    参禅之初 见佛即佛,见众生即众生 迷时参禅 见佛非佛,见众生非众生 悟时参禅 见佛如见众生,见众生亦如见佛 非此,...

  • 觉与不觉

    从“佛者,觉也”到“众生皆有佛性”,从“即心即佛”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从“觉则众生是佛,不觉即佛是众生”到“...

  • 何其自性

    佛即吾心,吾心即佛,心佛一如 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是一非二 觉者为佛,迷则为魔,佛魔一体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万法...

  • 释迦牟尼佛赞 (二)

    即希有世尊寂灭,以其行践喻众生,佛不以神技。万众恸悲,世间果无佛耶? 然世尊有云,佛即平等众生,平等众生即佛。世尊...

  • 我们的一切,佛都知道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

  • 众生非佛

    金刚藏菩萨在圆觉会中,叩询佛陀:“世尊,假如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为什么又有一切无明?如果那些无明,是一切众生本来就...

  • 与佛言

    何为佛? 佛曰:众生注我,我即众生,众生离我,我自在人心,终有一日众生皆知我。 与我何干? 佛曰:你念与不念,...

  • 《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三)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

  • 什么是“众生”?

    佛说:普度众生。 学佛的人也说:普度众生。 很多人会把诵经、持咒、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众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众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x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