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第十二课 自由自在佛,逍遥人世间
1.慧能大师有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只要认识清楚,现在都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重点在这里。”
2.任性自然的人生态度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种境界。
“既然要学佛,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就什么都学不成了。”
3.“只要到妇产科去看,每个婴儿都是四指握住大拇指,而且握得很紧;再到殡仪馆去看,结果,那些人的手都是张开的,已经松开了。人生下来就想抓的,最后就是抓不住。”
4.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本无生死之可了,那才能够了生死。”
只要一转身,仔细地倾听,就会发现,不论在生活中失去了什么,我们仍然拥有很多。
5.佛法云:一切随缘,顺其自然。《菜根谭》说“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
“记住,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惊慌,一切都会过去的。”
6.“‘如虫御木,偶尔成文。’……这就说明,一切圣贤说法以及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这些都是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
7.眼前拥有的美好总是得不到真正的重视,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
“要晓得,一切都是偶然,缘起性空,因缘所生,本来都是没有的。”
8.“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
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9.“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
1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是禅心的显现。“……一个人要真正摆脱物理世界的困扰,解脱一切烦恼而到达真正的逍遥,唯有‘丧我’。”
11.“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所以真正无我就是佛境界。”
12.明代禅宗憨山大师说:“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一行精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本无生死之可了,那才能够了生死。”
“如虫御木,偶尔成文。”
“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触动,反思,改变:
最近的疫情情况变化,让我感触颇深。人生就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大杂烩,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有必要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不要拘泥于各种具体的外在表象,甚至不要执着于自己的某些内心诉求,用一种接纳一切的心态,去拥抱所有的不确定。
“无可无不可”,“从忘我到无我”,凡事来了也好,去了也罢,只要不强求,“一切都会过去的”。其实,最过不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保持乐观心态去面对所有不确定,这样的修炼,我想,就是向佛而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