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凡物以“无”之运动发展变化,以“有”之运动呈现“无”之运动的结果。无用,无、有之用。此言“无”之运动与“有”之运动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
河上:古者,车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也。治国者,寡能总众,弱共使强。
原成:河上公言“车三十辐,法月数也。”这也只是文人在车轮制造出来的,浪漫的想像而已。事实应该是,工匠首要关心的是车轮的强度,多少辐,与强度有关,与月数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河上公言“当除情去欲”,这句话很有问题,人若能“除情去欲”,也就丧失了“自我意识”。
老子通过这三个例子,阐述天下之物的本质是什么,此句言制造车轮,与河上公说的“治身”、“治国”没有关系。
换句话说,天下之物的本质,与人所特有的“治身”、“治国”有什么关系。
当其无,有车之用。
河上: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车得去行,轝中空虚,人能载其上也。
原成: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河上公言“无,谓空虚。”这是不对的。河上公只是就车轮的外观而言,而老子举车轮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能由车轮体现出来,而不是说车轮本身就是这个道理。
当车轮不断地发生着位置上的变化时,距离就出现了。也就是说车轮不断地反复转动,才能出现行驶距离这个结果。有了行驶距离的变化,车轮的作用才发挥出来。
关于道德经第11篇的原文与译文,可以参考我的视频:道德经原成基础篇之11篇:卅辐一毂。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