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作者: 小蔡不会飞 | 来源:发表于2019-12-24 13:00 被阅读0次

    当你的孩子抱怨、强求或者苦恼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孩子或者抢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时,你会如何反应?

    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或者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时,你会怎么说?

    成爸相信这夺命三连问已经涵盖了日常带娃中的很多情况了吧,同时也是很多父母束手无策的时候。

    接下来成爸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教孩子如何思考

    对于以上问题,你可能会给孩子示范,也可能采取忽视、不理睬的做法,还可能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甚至给他解释原因。

    不好意思,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我们在替孩子思考,而所有人都是喜欢自己思考并得出结论的,孩子往往也是如此,只有自己思考得出来的结论才会去更好地执行。

    从一定程度上讲,成爸家儿子这个案例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儿子三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想把一个大恐龙玩具带上床一起睡觉,无奈太大了,于是我就对他说:“不能带上床哦,不然爸爸妈妈就没位置睡了”,但是他一脸严肃地回答:“不~行。”

    接着我就就帮他一起想办法,但都被他否决了,睡飘窗(太冷),睡地上(地上脏),睡床头柜(太孤单)。

    最后引导他自己想办法:“那你想想看,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既可以让爸爸妈妈陪你睡,又可以让恐龙也有地方睡。”

    后来他沉思了一会儿,看到沙发上的翼龙(是我们家另一个恐龙玩具)说:“我可以让它和翼龙一起睡沙发上。”

    说完就把恐龙放好,还给它盖了毯子,最后乖乖和我一起进房间了。 

    首先成爸否定了孩子的想法,然后直接帮他解决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被理所应当的拒绝了。

    最后,成爸决定引导他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个时候他的大脑一定是高速运转的,充分收集和处理信息,所以才能从眼前的翼龙玩具想到给恐龙找个伴一起睡这样的好方法。

    当然我还做的不够好,没有体会他的情绪,这种处理方式,他的情绪可能是有点失落的,这个后面会讲到。

    所以说正确的方法不是教孩子思考什么或者做什么,而是应教孩子如何思考,从而让他们能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那样做。

    字词练习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慢慢教会他这些词语:

    是/不(没), 和/或者(还是), 一些/所有, 之前/之后, 现在/以后(稍后), 相同/不同

    合适/不合适, 如果/那么, 可能/或许, 为什么/因为, 公平/不公平

    现在很多父母都只教孩子一些名词,这是茶杯,那是桌子等等。但是仔细想想,其实名词对于提升孩子表达能力的帮助很有限。

    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最后往往就只能采取哭闹等方式,他需要更多的词汇。

    这些词汇相当于给了孩子更多的选择空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

    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这个不行的话或许那个可行”

    “如果这样,那么会怎样”

    ......

    通常孩子找到的解决办法不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可能会弄巧成拙,没关系,这只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方法,不要过度去在意解决方案,这次犯错了,下次孩子自己会优化。

    孩子的思维方式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方向,孩子的成长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体会情感

    体会情感也非常重要,试着教会孩子各种情绪:

    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孤单,害怕等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世界中,情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生活,绘本,动画等方面来教会孩子这些情感类词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教会孩子很多情感。比如在小区散步时看到路人的表情,我们就可以给他解读;在逛街时看到小孩哭,我们就可以猜测他伤心了;

    当然绘本也是少不了的,我们可以解读绘本的时候注意一下人物的情感,告诉孩子听。读绘本是可以随意发挥的,不一定要按照一字一句来读,看图说话就行。

    还有的孩子爱看动画,那就陪他看的时候一起解读人物情感,也可以适当问问题。比如看《小猪佩奇》的时候,乔治的恐龙丢了,你就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乔治现在什么心情,是伤心么?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讨论情感的时候千万不要评判和忽视。

    类似这样评判和忽视的话千万不要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了,别哭了。”

    正确的方法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他所处的世界。从识别情绪出发,接纳情绪,最终做到安抚情绪。

    试想一下,如果你走路摔了一跤,你老婆或者老公走过来说:“没事,不疼,起来吧。”,你会是什么心情,一定很不好受吧,孩子也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孩子要比成年人敏感的多。

    站在孩子立场上看问题就要理解摔跤是会疼的,是需要人关心的。从这个点出发,你可以这么说:“摔了一跤一定很疼吧,有没有受伤?来,我来帮你揉揉,扶你起来。”

    考虑后果

    看这个小标题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要让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考虑可能的后果。

    考虑后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做事的主动性。

    平时在生活中可以告知事情后果或者引导孩子主动思考等方式来培养孩子考虑后果的思维方式。

    成爸在生活中就常用,比如:“今天错过午饭时间,就只能饿肚子了,饿点就饿点吧,我们可以等晚饭时间再吃。”

    平时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和孩子玩,成爸最喜欢的是故事接龙游戏,大家依次接龙说一句故事,一般到最后就是乱七八糟,天马行空,什么都出来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对于考虑后果,成爸有个不成功的案例:

    成爸家儿子总是喜欢看动画片,一看就停不下来,然后我就试了考虑后果的方法。

    和他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不让你一直看动画片吗?” 他说不知道,我接着说:“因为一直看动画片有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眼睛会近视等”,无奈他不听,我还引导他想想有什么别的后果,他都不配合。

    于是我只能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和他慢慢赘述各种不好的影响。 

    虽然最后的谈判没有结果,但是之后我让他看完一集去干别的事的时候他都很配合,成爸想这次后果谈判应该起了一部分作用吧。

    总结

    关键步骤分四步:

    ▍询问发生什么事

    ▍讨论自己或双方的感受

    ▍从情绪感受出发,想办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后,塑造行为

    有一个我在其他平台看到的案例非常经典,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

    家长:出什么事了?

    孩子:帅帅不给我玩玩具,我自己拿了。

    家长:你拿走了玩具之后,帅帅怎么样了?

    孩子:他哭了。

    家长:那你觉得帅帅现在有什么感觉?

    孩子:伤心吧。

    家长:那你对他不给你玩有什么感觉?

    孩子:生气。

    家长:直接拿是一种方法。你能想出一个不同的方法么,既可以让帅帅不伤心,也可以让你不生气?

    孩子:我可以问他要。

    家长:这也是一个办法,你可以试试?

    孩子(对帅帅说):我可以玩你的玩具么?

    帅帅:不行。

    家长:哦,这个方法不行,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么?

    孩子(对帅帅说):我可以拿我的玩具和你交换么?

    帅帅:好的。

    家长:那你们两个现在什么感受?

    孩子:开心。

    家长:知道你们刚刚这个行为是什么吗?刚刚这个行为就叫做分享。

    这样,孩子就真正学会了分享,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并且从分享中得到了快乐,他们以后一定会乐于分享。

    这种塑造行为的方法还可以帮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坚持,自律等,都可以用得上。

    但是需要注意,塑造孩子行为的奖励必须是精神上的,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行为本身的价值。如果变成物质奖励就会形成交换关系,不利于孩子主动性的养成,不利于他自身的成长。

    「 要点 」:

    ▍要先搞清楚孩子的想法,不做评判,也不强加自己的价值观,要保持好奇心的去倾听。

    ▍要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给提示,但是不能替孩子解决问题。

    ▍不要太注重结果,如果这次问题没处理好,下次再来呗,孩子得到了成长才最重要。

    一开始要做到还挺有难度的,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才行,别孩子没发脾气我们自己先炸了。育儿的本质是言传身教,所以,做更好的自己,孩子才能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ox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