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转到三十年前,妈妈下班回家打开门的瞬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女孩儿跪在屋子的中央,低垂着头,即使听到开门声也没有反应。妈妈快步跑过去想扶起她,却被女孩儿固执地拒绝了。这时候妈妈才注意到放在她身边的一把尺子,就是她平时用来量衣服的那把竹制的直尺。
妈妈非常纳闷又很心疼地看着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先起来再慢慢说好吗?”女孩儿慢慢地抬起头来,当她触碰到妈妈那和蔼的目光时,终于忍不住“哇哇哇”地哭了出来。她一边哭,一边哽咽地说:“妈妈你打我吧!你打我吧……”
01
那个讨打的女孩儿就是三十年前的我,当时上小学四年级。我十分清楚地记得,那次数学考得不理想,并不是分数考得不好,只是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而已,而且最闹心的是错了不该错的题。可能是考试的前一晚没睡好,也可能是身体哪里不太舒服,具体是什么情况我现在想不起来了。反正按照我的正常水准绝对不可能得到那样的结果。
从拿到数学卷子的那一刻起,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难受、失落、抱怨等复杂的情绪。爸妈对我的学习一直很放心,从来没有上纲上线。正是由于这种无私的信任,让我那时那刻心如刀绞,总觉得自己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我迫切地希望他们能打我一顿、或是骂我一通,好让我心里感觉舒服一点。
在我看来,如果爸妈能因为我没考好而作出相应惩罚的话,反而会让我心存感激,因为这样我就无需再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了,反正我也为此付出代价了。
02
其实儿时的这种心态很正常,就属于那个当下的心理需求反射。如果父母正好满足了孩子的内心渴求,严肃地骂过了,甚至也狠狠地打过了,那么孩子心中原本存在的强烈愧疚感就烟消云散了,原先发誓以后要发奋图强的决心也随之而去了。
然而,我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我从没被爸妈打骂过。爸爸的声音只要稍微高出来那么一点点,我就已经自知自明地掉眼泪了。所以,为了讨打我绞尽脑汁,最后才不得已搞出开头那一幕。
结果我的愿望没能得以实现,当年我也没有勇气把这些实际的心理活动告诉爸妈。这件讨打的事情更加让他们确信,我是一个在学习上自主自觉的孩子。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讨打计划失败之后,我更加谨慎地对待学习,也更加在意考试的分数。我在内心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爸妈对我的期望。
03
现在想来,其实爸妈一直以来并没有给我什么具体的期望,他们对于我的学习是完全放手的,一方面因为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工作很忙。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在邻居家吃百家饭,后来吃腻了,我就自学做饭了。我非常感恩这个从小养成的自力更生能力,它也是后来我去德国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之一。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没有完全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当年那么极端地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
-
也许我很享受因学习好而受到老师重视的优越感;
-
也许我很喜欢因学习好而被同学家长当作教育他们孩子的榜样;
-
也许我很自豪因学习好而让爸妈在亲戚朋友面前脸上有光;
-
也许我已习惯因学习好而获得来自同学们的羡慕和崇拜的目光;
-
也许我已上瘾因学习好而赢得的各个方面的关注;
-
也许我已在意因学习好而无法承受任何失败和挫折;
……
太多的也许,我真的不知道孰真孰假、孰轻孰重,也许每条都沾边,而每条又不全是。
04
记得有一次,当女儿告诉我课堂默写了英语时,我满怀欣喜地等待她说“全部正确”,因为我们前一晚已经复习过了。而结果她却还是默错了三个。①Mrs和Miss混淆了;②very well的开头字母没有大写;③How are you的问号写成了点句号。
我刚准备说教,她却抢先说“这是粗心造成的”。我回她:“难道你认为粗心不是过错吗?”其实粗心比起不懂来更可怕、更加不应该被接受。我记得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一段话:
粗心,就是不懂!因粗心而犯错误,比起因不懂而不会做,更加让人担心。前者是态度问题,要纠正不容易;而后者则是涉及知识点的缺陷,补一补就好。
05
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东西我们都控制不了,因为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自己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态度。这个态度都有两面,究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完全由你自己来决定。
如果我们首先在态度这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会把这一个点又放大成很多个点,弥补很多其他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因为:
From your Attitudes become your Thoughts;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想法;
From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你的想法决定你的语言;
From your Words become your Actions;
你的语言决定你的行为
From your Actions become your Habits;
你的行为决定你的习惯;
From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Values;
你的习惯决定你的价值;
From your Values become You.
你的价值决定了你的人生。
06
网络上有一个段子很火:家长会上,老师在黑板上做了这四道题 2+2=4;4+4=8;8+8=16;9+9=20。家长们纷纷说:“你算错了一道。”老师转过身来慢慢地说:“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最后一道题算错了。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看到我算错的那一道题!”老师接着意味深长地说:“家长们,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发现孩子的错误之处,而是赏识他们做得对的地方!”
是啊,一直纠结于孩子做错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批评,一次又一次地数落,导致孩子对错误答案的印象更为深刻。对于相同问题反复出错的结果到底该由谁来负责,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跟父母对待孩子错题的态度密不可分。
07
从女儿身上,我也学会了要更多关注她做对的地方。比如,她的一张练习卷一共错了10个地方。我以前的表达是:“你怎么错了这么多啊?”而她告诉我的是:“我只错了10个,卷子上的其它所有题都是对的。”
自那之后,女儿每次拿卷子让我签字时,我的关注点也不再是最后的分数上了,而是侧重于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错误。然后我会跟她强调:做错题没有关系,只要讲解之后理解了,并且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时也会做,那么练习的本质目的就达到了。
正如那位老师所说,首先我们该肯定的是,孩子已经努力做对了很多道题,我们认可了他为此的付出之后,再提出可以帮助改进提高的建议和方法,这样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如果把“肯定”和“建议”的顺序颠倒过来说,甚至带有批评和指责的口吻说,就会发现产生的效果有可能截然不同。
08
孩子做错题的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因为这个知识点没搞懂,要么就是因为粗心。对于没弄明白的地方,我们要换一种他熟悉的、而且听得懂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加入图解、游戏、故事等进行辅助。要想避免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一个好习惯来替代原先的坏习惯。比如我督促女儿养成了进位画竖、退位上点的解题习惯。必要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来提高他做作业的效率。
其实,儿童的粗心也是一种极正常的现象,不粗心的孩子倒是不太“正常”了,一定会有一股超常的力量极力控制着他不让他犯错误。短时间内还有成效,时间长了很有可能会迫使孩子养成完美自己和苛求别人的强迫症。那种纠结、痛苦、无助和绝望,我深有体会。
打得再狠,骂得再凶,真的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吗?想想我们小时候也曾出现过马虎的事儿,是苛刻和责备更容易让我们改善呢,还是宽容和时间让我们慢慢趋于完善?
行之舞者我是行之舞者,那一个放弃了过日子,而是在边行边舞中过生活的Awareness_dancer.
如果我写的某一句话,展现的某一个场景,让你的内心出现那种温暖而又熟悉的痒痒感觉,哪怕只是瞬间一现,那至少说明在曾经的某个时刻,我们有过一样的内在联接。
喜欢,那就在右下角点亮红心,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来源。关注,我们的缘份就此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