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春分是我们县独有的节气活动,已被申请为非遗项目。每年都搞得很隆重。
大家都会安排好时间,带上家人,或约上好友,三五成群,都会去看看热闹,吃点小吃,买点看得上眼的东西……
赶春分活动一般历时半个月。眼看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陪他俩赶春分,主要是去买酿酒的木器。
父母亲平常都很怕麻烦我们做女儿的,这次能主动打电话,我感到很意外。
后来得知,是五妹的主意。
原来二老是打算坐公交车去县城赶春分的,五妹一听,急了,说:就算你俩搭公交车去买好了,那么大那么重也带不回来呀!不如你打电话问大姐。
往年,不管我如何邀请,二老都不愿意去赶春分。我也就没有了这份兴致。
看来,父母亲也没有那么固执,还是能听取五妹的建议。
我欢喜地安排好时间,开车去家里接他们,五妹也在娘家。
当然是一起去咯。
五妹嫁的近,回娘家就仿佛从卧室到厨房那么方便,父母亲常常被她照顾着。
还是嫁的近好!五妹经常这样感叹。
嗯,嫁的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多,幸福感更强。
父亲爱喝酒,酿米酒的技术非常好,我家老唐逢人就夸他岳父的米酒赛过五粮液。
父亲受到了鼓舞,酿酒兴趣越来越浓。每年重阳节一定要酿两大缸米酒。
每到过年,我们都只喝父亲酿的重阳米酒。
酿酒就得有专门的工具,虽说现在物质丰富,网上购物也很方便,可是这样的器具平常还真买不到的,只有赶春分时有。
因为,这些家伙都是纯手工制作。
这天,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我载着仨人直奔赶春分地点:八一路。
每年春分活动,八一路就被利用起来做商业用地。
这里有很多专场。服装,小吃,食品,家用,木器……
走进大门,热闹非凡。到处是商家宣传的呐喊声,音乐声……
五妹挽着二老,生怕他们走丢。
我就时不时给他俩拍拍照,记录一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发到家人群里。
远在珠海的妹妹,看着视频,心里痒痒的。说,好想回家赶春分。
理解!
在外面的人想回家,在家的人想外出。
我们边走边看,一直往里走,觉得已经走了很远,还是没有看到我们需要的木器。
突然,有个和我父亲差不多年纪的大叔,手里挽着酿酒器具,我们都不约而同迎上去问:这个木器在哪里买?
他倒是很热情,比划着,向前走一段,有一个出口,沿着出口左转,一直走,再右转!
目的地马上要到了。
就这样,我们四人被一波又一波的人潮裹挟着往前走。
一路上,时不时看见一些上了年纪的大爷们手里挽着酿酒木器,父亲也会迎上去问价格。
陌生的人在热闹的市场里仿佛都成了熟悉的人。
只要有问,必定热情回答。
卖木器的一条街更加热闹。各种手工竹篾木器,精致得很,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
瞬间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有工匠精神做出来的东西注定不会被淘汰。
父亲直奔酿酒木器的摊位,老板站在凳子上观场,讲价,我们询问了几遍,他才有空回复。生意好的很。
聊天中,得知他是茶陵人。每年春分节都要来我们县摆摊。
父亲围着酿酒木器左看看右看看,敲一敲,摸一摸,好像在挑一件稀世珍宝。
母亲表示只做参考,笑眯眯地说,酿酒是你,选酿酒木器也是你哈。
父亲仿佛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挑选起来更加细致。
我很赞赏母亲的做法。这样可以避免因观点不同而造成的矛盾。
母亲之前“我”的执念太多,与父亲一言不合就吵的天翻地覆。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时常分享一些经营家庭类好文章给她看,她都会看,看完了还会给父亲看。
慢慢地,两人的观点越来越靠近了,再也没有以前的争吵了。
我们陪同看了几家,父亲终于选了一个大小和工艺都比较满意的,他仍然征求母亲的意见。
母亲爽快地很:你说了算。我不懂哈!
父亲听说价格后还想和摊主讨价还价,没想摊主牛的很,最低140,买就买,不买就算了。
父亲也就爽快地说:那就这个吧!
好的!我立马就扫码付款了。
父亲背着这个大木桶似的木器,露出满足的笑容。
买好了以后,父亲说,还差一个放在底下的装米的拱形竹篾。
于是,我们又四处寻找,还是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尺寸。
母亲说,有个同学是做竹篾手工的,找他专门手工编一个。
很快,找到了母亲的同学。是夫妇俩,七十多,身体很硬朗,所做的竹篾手工都很精致。
量好尺寸,答应做!这下父亲放心了。
买好了,我请他们仨吃碗长沙臭豆腐,撸串串,就开始回家啰。
幸亏开车来了,要不然抱着这么个像大桶一样的东西怎么回家呀,呵呵
如愿啦!今年重阳节有新的酿酒器具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