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直到读完这本书两天了,我依然沉浸在那种大自然的“不朽”风光中,沉浸在作者“永恒”的描述里。
读此书前,我本是带着刚啃完一部大部头的疲惫,想找些自然野趣“清粥小菜”打发时间、调节读书的节奏,却未曾想,这不过是一本日记“流水账”,却让我读得如此感动,几次夜里到了睡觉时间都不想放下。
读此书时,我不断想起自己去峰区、去斯诺登尼亚的经历,每一天,每一秒,我都不断因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而泪流满面。
生活中,我便时常会有遥想宇宙的时刻,下楼做核酸也会为近期因人类封控而肆意生长的植物而快乐,人若怀有对宇宙、对自然的宏观感受,便会知道,人类不过是食物链上的一环,个体的生命更是沧海一粟,我们应当感恩的是自然的交汇赋予了这一次奇迹般的单程旅行,让我们有机会徜徉在这广袤天地间,享尽悲欢喜乐。我们应该做的是体验,而绝非糟践。
可比起缪尔,我又自觉感受得还不够深刻,语言又足够贫乏。
他说山间万物,用的形容词是“神圣”;形容滂沱大雨,每一滴都像新生的银色星星,是上帝的信使,亦是爱的布道者;听蚱蜢唱歌,觉得对它来说,生命的每一天都是一个节日,想象其临死之时会拥抱森林的大地,最终像一片落叶、一朵花一样死去;对于刚遭受暴风雨的树木,他形容他们即使外表已经安静,每一个隐藏的细胞仍为音乐和生命而悸动,每根纤维都像竖琴的弦一样颤动……
一个人到底得对大自然爱到什么程度,才愿意这样细致入微地为每一个小细节感动,又这样不吝笔墨地赞美啊。
书摘(见下),不过只能摘下这本书千分之一的赞美,而对自然的敬畏,我表达不出亿万分之一。
极目远眺,所见之处尽是浓厚蓬松的绿色海洋,绵延不绝仿佛是铺满了苏格兰杜鹃。这片土地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散发着令人惊叹的气质:高大的山峰簇拥在处,其间有闪亮的河水流淌,河流流经处,留下优雅的弯道,在变质岩间勾勒出高低不平的起伏,却没有处突兀的岩角,一切仿佛用砂纸细细打磨过一般顺滑。 这片美景就像是经过精心设计过的圣洁雕塑一般,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我心怀敬畏地凝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色,恨不得用我的一切来与之交换。我心甘情愿穷尽毕生努力,来探索造就这地形、这岩石、这植物、这动物、这气候的大自然神力。天上地下,这美景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想象,浑然天成,又不断新生。 我出神地望着,心中充满敬畏和期望,蓦然回神发现羊群扬起的尘土已经消失在视野,我赶紧拿出本子做好笔记,并迅速完成了一幅素描一一不过内心里我却觉得笔记,素描什么的都是多余,因为这些色彩和线条、这美景的无限风情,已经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无法抹去。
我们的血肉躯壳在四周的美景中就像透明的一样,完全融入周遭环境,与山间的空气、树木、溪流、岩石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颤抖。我们已然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非老非少,非疾病非健康,确是不变的永恒。在这一瞬间,我仿佛跟脚下的大地\头顶的天空一样,已经脱离了依靠食物、空气才能存活的肉身。这伟大的转变是如此的完美和圆满,让以前凡夫俗子的记忆淡到仅仅成为只供对比的凭借。在这崭新的生命里,我们仿佛已永恒不朽。
昨晚我们置身于群山中心睡得太沉了,在苍木星辰下,还有瀑布的轰鸣和万千舒缓的甜蜜低语交织在耳边催眠。只是我们真正过上山居生活的第一天,温暖、平静、晴空无云,天地多么广褒无垠,多么安详而野性!我几乎想不起来这一天是如何开始的。春天沿着河、越过山,在大地上、在天空下,欢欣鼓舞地创造新的生命、新的美,铺排出一片欣欣向荣,锦绣灿烂——雏鸟藏在巢中,新羽展翅翱翔,处处都有嫩叶舒展,娇花绽放,一切都流淌着光,散发着喜悦的气息。
又一个激发灵感的早晨,我的感受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超越的。我读过和听说过对天堂的描写,还不及这里的一半美好。正午时分,云彩大概只占了天空面积的千分之五,却在蔚蓝色的天幕上细腻地描绘了几笔。
今天是我在山间度过的又一个灿烂日子。我仿佛融化、吸收,我生命的脉跳动着去了我也无法知晓的地方。生命似乎已经无所谓长短,我们仿佛和树木星辰样,不着急赶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一种实质上的永生。
这山间广阔无边、宁静无比的日子啊,让人既想工作又想休息。这样的光鲜下,世间万物都显得同样神圣,为人开启了上千扇窥见上帝的窗口。无论在多么疲惫的状态下,只要有山间一日的恩赐,在旅途中就不会累得晕倒;无论他的命运如何,长寿或短命、坎坷或平坦,他都永远是富有的。
没见过类似风景的人反正都不会明白,荒野是一门语言,需要学习才能懂得。这里没有苦痛,没有空虚无聊,无需纠缠过去,也不必惧怕未来。这片神佑的群山遍布神赐的美丽,人类琐碎的期冀和经验在这里根本没有立足之地。饮下它如酒的琼浆、呼吸它新鲜的空气就是纯然的快乐,肢体的每一个动作也都是欢愉。置身其间,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在感受美,就像在享受营火和阳光,它不仅能用眼睛看到,还能像热量一样辐射整个肉体,引发激烈的狂喜,让身体一起发热发光,这体验实在难以解释。这时人的躯体仿佛也因此而变得干净纯粹,如同一整块剔透均匀的水晶。
那些神奇的峭壁和树林,书写了一篇我情愿用一生来阅读的山之书篇。这大山是如此的广袤,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每当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不禁感叹,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对它的了解也少之又少。但何必为我们不可避免的可怜的无知而悲伤呢?外在的美总是显而易见的,总能轻易让我们的每一根纤维都为之颤动,尽管大自然的造物之道不为我们所知,我们还是能幸运地欣赏它的美景。
雨滴们要走多远?要注满多少朵花冠?大的、小的、细微到看不见的……有的花只能盛下半滴雨,却和山峰间的湖泊一样享受着同等的柔情眷顾与呵护。它们落入河流湖泊、花田树林、峡谷山峰,滂沱大雨中的每一滴都如同一颗新生的银色星星,它们纯净得让天地万物都反射出澄澈的光芒。它们是上帝派出的信使,是爱的布道者。它们壮丽而庄重,所展示出的力量让人类最伟大的行为也变得荒谬无稽。
与印第安人相比,大部分白人是多么地不同,特别是那些低地采金区的白人。他们炸开坚硬的岩石,造出公路,在野性的溪流上建筑堤坝,改变他们的河道,使之沿着峡谷和山谷流动,以便驯服它们,让它们像奴隶般在矿山工作。尽管大自然正竭尽所能地重新衍生植物,为大地培育花园,冲洗掉旧的堤坝和水槽,夷平砂砾堆和石堆,耐心地想要治愈每一块新鲜的伤口,可是消除这些印记还需要漫长的岁月。
有时看到这山脉的广阔无垠,就会不禁悲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不论我们多么孜孜不倦,所习得的知识依旧犹如沧海一粟。但又何必去为那不可避免的浅陋无知而感到羞惭哀伤呢?这些外在的美景始终存在于我们目所能及的地方,那就足以让每一根神经都为之震颤。尽管大自然创造这些景色的方式已经远超我们的认知范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沉醉其中。
可当小小的蚱蜢尚能在大自然唱响如此欢歌,这世上将再不必担忧软弱与屈服的危险。群山的勃勃生机、坚韧和幸福被这个滑稽的小杂耍演员表达得淋漓尽致,就连熊也不能做得比它好。它的生命里没有烦忧,也从不会因为失意而满目萧索。对它来说,每天都是节日,等到生命的阳光终于要消逝时,我想它会拥抱森林的大地,像一片落叶、一朵花一样死去。跟叶和花一样,它也不会留下难看的遗体需要埋入地底。
在山间我没见过任何真正死亡或者无趣的东西,也没见过被制造出来的垃圾和废品,一切都那么清洁纯净、充满了圣洁的训诫……当我们试着单独挑出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和宇宙中其他一切都有关联。我们觉得每一块晶体、每一个细胞里,都有一颗和我们一样的心脏在跳动,我们也愿意停下脚步与植物、动物交谈,就像和周围的登山伙伴交流一样。
大自然是一位诗人,一名热情洋溢的工人,我们走得越高越远,她的形象就越清晰;因为大山就是起源 —开始的地方,虽然这些起源在人类理解范围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