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明白:人生在世,千万别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世人千万种,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标准,总是盯着别人的人生,终究走不好自己的路。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多看,不多言,不多事,不多心。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是一种善良。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事实上当你真的穿上他的鞋子,走过他走的路,可能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很多时候,在你看来稀松平常的事物,或许正是旁人心心念念的礼物。在你眼里不值一提的经历,或许就是旁人得来不易的幸福。
短短一句话,让老人怔在了原地,他嘴角颤抖着一言不发,随后落寞的离开了。旁人眼里廉价的肉,即使不再新鲜,却已是他能触碰到最简单的幸福,可一瞬间,幸福就化为了尘埃。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无论如何也别忘了:有一种善良,叫不打扰别人的幸福。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细想来,这四句话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人活着守好自己的花园就好,不要去摧毁别人仅有的一朵花。
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小确幸,美味佳肴也好,粗茶淡饭也罢,都是来之不易的礼物。当你不能感同身受他人的悲欢喜乐时,你还可以选择善良。
行走于世间,管住自己的嘴,不轻易打扰,不肆意妄言,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修行。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是一种成熟。
她恍然大悟,原来当他们向往对方的生活时,自己这平淡无奇的日常,也成为了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光。站在幸福里寻找幸福,是很多人的常态。
有多少人,年轻时觉得别人运气好,找到好工作,觅得良人,婚姻美满幸福;随着年龄增长,又觉得别人家孩子处处优秀,自己家孩子太过平庸;中年以后,怀揣一颗攀比的心,仰望着别人的幸福,积攒着自己的烦恼。
看别人都是光鲜亮丽,看自己只有鸡毛蒜皮。终其一生,无论得到了多少美好,都停不下苦苦追寻的脚步,倍感煎熬。
很认同杨绛先生在书里提到的一段话: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把握好当下,不羡慕,不抱怨,不比较,过好自己的一生。后半生,无法得到的,要学会释怀;已然拥有的,请好好珍惜。
不指责别人的三观,是一种格局。罗翔教授曾谈到一个很深刻的观点:一个农夫来到城市,不懂交通规则,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什么叫交通规则;一个城里人到乡下,分不清麦子和稻子,你也不能说他蠢,他只是不太理解。
所以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时,就应该本着一种求同存异的心,不要带有知识的优越感。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认知自有不同,懂得尊重别人的三观,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因为当他放下偏见后,才慢慢发觉,艾伦不仅颇有才华,还为人善良,经常帮他辅导课程。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尽管两个人在政治方面常有争执,但在争论过后,彼此都会尊重对方的看法。
相识53年,他们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度过了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要因为表面印象就把别人一棍子打死,要学会尊重不同意见,不但在哈佛,而且贯穿你的整个人生。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与你爱好不同,有人与你性格各异,有人和你有着相反的生活习惯,有人和你作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别人的生活,很容易掉入“以己度人”的陷阱。唯有收起偏见,包容差异,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做一个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的人,当你活得通透了,看什么都顺眼。
老话说的好:别把自己的脚,伸进别人的鞋里。世人千姿百态,用自己的标准,去找别人的答案,永远是零分的结局。
生活是自己的,与其时刻观望别人的窗子,不如静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的心。当你把视野调整,将心态摆正,就会发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