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IT课上,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维尼老师还会布置小组合作的任务。2016.9-12布置的任务是PS教程制作、新生入学手册、直播。2017.2-6布置的任务是喜马拉雅上录制图灵奖获奖者的介绍音频,课上每组带大家玩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
一、PS教程制作
这学期教PS,给学生的任务是制作3个PS的教程视频,并发布在订阅号上。本来是想这些视频做完后,可以成为下一届的素材,和学习资料库。后来太忙,没时间整理。每个班级有3组完成PS教程制作的任务。有些组做的蛮好的,有些做录制视频有问题,或者配音有问题,做得一般。
2015C 胡谦 ,图文编辑
2015C马铭杰, 刺猬字
2015C施文涵, 透明水晶字
二、新生入学手册
对于10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都是新的,任务的初衷是希望学长学姐给学弟学妹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学校生活。虽然我跟着学生一起度过了10年级,但是毕竟学生有上外教和中方的课程,他们更有体会。每个班级一组完成新生入学手册的任务。A因为有学霸在,所以完成的很认真,撰写的手册很详细,B完成的比较粗糙,C用了其他软件制作,虽然好看,但是不能修改,不能再编辑。
2015A 2015B 2015C三、直播
起因是因为老林和黄老邪在直播平台上发起了每日读书的活动,每天通过直播平台,1个小时,给大家介绍和引导、成长类有关的书。看了2次,觉得很不错,所以想让学生也试试看。让学生制作海报作为宣传,邀请家长作为嘉宾,在直播平台上给大家介绍下职业、专业相关的内容,可以让11年级的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了解,以后选大学专业的时候,大概有一些概念。想得很好,但是实施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一组同学把海报贴得到处都是,连厕所都贴了,Greg拿着海报来询问我是不是我的作业,提醒我,以后让学生制作海报,要在海报上写明是什么学科的作业,囧。比如,直播平台刚开始比较乱,有一些不太适合学生看的视频直播,尺度过大,郑老师提醒,监管问题,学生会借着完成作业的名义,直播平台上看不良内容,最后只能让每组找一位爸妈看着直播内容。本来是出于好意,想让学生了解直播平台的操作和运营,也让学生对职业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是新的项目,很多考虑不周全,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蛮受挫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有一组做得超级好,手绘制作了海报,邀请了一位妈妈介绍健身和健康方面的知识,他们约在了一家餐厅,做完直播,这位妈妈和小组成员一起吃了顿饭。哈哈哈,学生们厉害,“考竹杠”。
2015C 2015A 2015B四、喜马拉雅---图灵奖
买了一本书是关于图灵奖的,然后有段时间在听喜马拉雅上的音频,然后就想着让学生把图灵奖书上的内容读下来,然后放在喜马拉雅上,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每组选择2个年份的图灵奖获奖者介绍,把书上内容变成电子版,然后找一些关于这个获奖者的信息(电影、图片等),最后把书上的内容读出来,制作成音频。这个任务也是新的,不是很成熟,由于介绍中很多数学公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比较难读,学生反应后,就让学生略过这些公式的推算过程。有些获奖者介绍很短5-6分钟就读完了,有些获奖者介绍很长,可怜的孩子读了30分钟,囧。
改进:1)可以尝试用软件,直接把电子版的文字,翻译成音频。 2)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课上介绍每位图灵奖获奖者 3)制作海报,可以贴在机房 4)喜马拉雅不能按照文件名自动排序,导致上传的音频没有按照年份排序,有些乱
1989 威廉•卡亨 浮点计算的先驱 亚马逊平台上的音频五、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
最早知道“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是教研活动的时候袁老师推荐的一本书,当时我还在网上找,已缺货,后来还到图书馆找,找到了书,但是没有CD,后来袁老师给了视频。第二次知道这个词是无意之间搜到了codeorg的网站,里面有很多编程相关的资源,其中有一套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的素材,觉得很赞,想让学生试一下,但是内容比较多,我一个人学习和实践有些累,所以想发动群众的力量,一起来做这个活动。每组认领一个不插电的活动,把文档翻译成中文,把视频加上中文字幕,并带着其他同学一起玩这个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很热闹,有活动,有奖励零食。但是因为对我来说也是新的内容,如果我能够对这个知识掌握得更好,在他们游戏完好之后,能够给到一定知识层面上的补充,效果会更好,毕竟玩游戏的目的,还是想传达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或原理。
活动评分标准 2015A 二进制手链 传递数据包 循环 循环(初始值、终值、步长)一些想法:
实际上蛮矛盾,也蛮辛苦的,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特别多,有很多点子冒出来,想让学生去尝试,想让学生接触到相对比较新的技术或内容。另一方面,因为太新、太不成熟,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想法,没有形成一个教学任务所应有的内容,比如具体的任务细节、评分标准等,导致学生怨声载道的,抱怨我没有讲清楚要做成什么样子,按什么来评分,导致他们组分数很低,或者没有达到满分被扣分,觉得不服。甚至是一个平时蛮认真的学生,说她并不在乎这些内容是不是新的技术,她只在乎的是最后拿到的成绩。听得我好心寒。2017.2开始的学期,我尽量在布置任务之前,把要求文档写好,评分标准写好。但心里总有个想法,把什么都框死了,就没有创意,没有惊喜了。也许按ZJ的追问:把要求布置清楚了,评分标准完善了,真得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意吗?
喜欢做一些有意思的尝试,在学习、实践、摸索的路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_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