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因为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所以长大后,虽然在外人眼里,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依然停不下来,觉得自己的成就还不够。
因为从小家庭贫穷,总是穿旧衣服,长大后对新衣服有一种报复式的狂热。
因为从小被父母挑剔辱骂,长大后,也养成了挑剔的性格,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苛责。
因为父亲背叛了母亲,觉得男人都不可靠,后来结婚了,对自己的老公百般试探,“终于”证明果然男人是不可靠的。
……
确实,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决定了我们的初始操作系统。
对原生家庭的分析,解释了——我为什么是我,这个我是如何形成的。
于是,我们孜孜不倦地分析,甚至开始“控诉”父母——都是你们当年的错误,让我如今这么痛苦!
然后呢?我们找到原因了,那么接下来呢?
即使我们把所有的不好都归结在父母身上,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呢?
我们所有的学习和成长,难道只是为了归因吗?
不!我们学习和成长,是为了改变,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当我们看清了原生家庭的真相,已经知道了父母带给自己的心理创伤,又要如何与父母相处呢?
周梵老师,在爱人先爱己的课程中,给出了3个角度。
第一,我们没办法真的追根究底。
如果真的要追根溯源,那么父母的模式又是从何而来呢?不也是从他们的原生家庭而来吗?
难道我们要这样一代代地追责上去吗?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继续追责,而是从自己开始,到此为止,不继续传递给下一代。
第二,童年的伤痛是无法避免的。
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全没有心理创伤的完美童年。
我们要相信,以父母对我们的爱,在当时他们已经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第三,很多时候表面上看,我们是在挣脱父母的影响,其实是在延续他们的影响。
父母继续影响我们,其实是因为我们甘愿被影响,我们是“受害者”,把不如意的地方都归在父母身上,这其实是一种逃避——不是我的错,我不需要承担责任。
对我们而言,延续旧有的模式,虽然很痛苦,但那是我们熟悉的痛苦,我们已经有了一套方法来应付它。
而改变,承认所有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不得不”,而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是更难的一件事情。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我们常常以为是A导致了C,其实从A到C要经过一个桥梁B,同一个A经由不同的解读B,可以有完全不同的C。
A是外部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B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分析,能够帮助到我们认识自己的各种非理性信念。
这种认识会让我们更容易在惯性的行为发生前,产生觉察,而觉察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选择,进而有了完全不同的行为。
如果我们真正想成长,就要认识到:从现在开始,我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是有选择的。
通过不断地觉察,持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以升级后越来越好的自己,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