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做肝胆排毒时记录的阿汤练习片段,有些练习方法会改变,但在练习中探索的心不会变。)
那时正在做肝胆排毒,就是每天食物的摄入有一些具体要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写到。第一次做,是2021年10月,跟着默瀚老师的线上视频练体式和呼吸,我发现很多体式在阿斯汤加一序列中都包含了,这次就自己做吧。
当天的阿斯汤加练习插曲比较多,待我娓娓道来。我应该是第一次在练习瑜伽时,感受到身体在抽筋。记不清是第3个,还是第4个拜日式A,我一般用眼镜蛇式代替上犬式,但我会特别留意要脚背用力压力,说是用力,只不过是提醒脚背要启动,然后我发现右脚后跟外侧有些不同的感觉,紧了一下,等到下犬式里,明显感受到右脚后跟外侧的紧绷,与左脚后跟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
脑袋里快速过了一下,没做啥高难体式,不应是受伤,那多半是抽筋,应该可以继续练习,只是练习中要重点关注那个部位,看看会不会影响到右脚的稳定性。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都是在动态练习中完成,看,我们的头脑多么强大,三心二意太容易实现了。
在拜日式B中,会有双脚依次往前迈的动作,我会慢点做,包括右脚承重时,也慢一些进行,主要是观察右脚后跟外侧会不会疼痛加剧。事实证明,还好,那个部位继续保持紧绷。在下犬式里,我会刻意提醒自己收紧双腿,脚后跟用力踩地,足弓上提之类的。同样,右脚后跟不会疼,只是紧绷,至少不影响我正常做体式。
就这样,在多加小心下,站立体式依次进行着。我最担心的是站立手抓大脚趾,因为右脚要单脚承重,还要保持平衡。小心翼翼地,进入体式,还不错,没有出现不该有的疼痛,紧绷感也在逐渐消失。
等到拜日式B的幻椅式中保持5个呼吸,右脚后跟的紧绷感又来了,并不太疼,接受这种不适感也很容易。我心里有个想法,这抽筋的感觉,应该会慢慢缓解吧,说不定做完阿汤一序列,一切就云淡风轻了。
带着这份自信与轻松,我进入到了后面的坐立体式。由于并不需要刻意留意右脚后跟了,意识开始有点涣散,那就把它拉回来。我似乎很容易接受头脑会跑掉的事实,然后就不厌其烦地把它拉回来。我不太会把这种拉回来的行为,做成是与头脑的对抗,那样太累了,心里累,精神上也累。跑了,再拉回来,再跑,再拉回来,我就觉得,看看谁能耗得过谁,反正我有时间和耐心。从道理上讲,头脑总想往外跑,却始终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它最终会放弃的。
我有种感觉,坐立体式时,那种呼吸的节奏非常容易形成。为了搭配无数个vinyasa,然后再进入体式时不磨蹭,就要动作迅速,时刻提醒呼吸与体式配合,继而节奏就出来了。那时,我很享受整个过程。但到了船式开始,节奏就莫名其妙被打破了,也许是我功力还不够。
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我的一序列做完了。到最后下犬式,再感受下右脚后跟外侧,还好,轻松了好多,与左脚后跟已经基本无异样了。好神奇,也有点成就感,就是在碰到小状况时,没有慌乱,没有停止,靠着观察与感受,把瑜伽体式练完了。很重要的前提是,没有让自己受伤,或是伤势更为严重。
在练习中,我没管住头脑,还多想了一步,几年前我曾经在家一不留神崴过右脚,那这次抽筋与右脚踝的修复有关系吗?抽筋总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可惜我的解剖学理论基本为零,等回头学学再继续分析吧。
感谢这次右脚后侧抽筋,让我用自己的身体进行了探索,也进行了一些胡思乱想。无论对错与好坏,我很喜欢这种自我实践的探索。世界很大,若一切都明明白白了,岂不是失去了很多乐趣,就这么带着未知,一路走,一路摸索,还挺有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