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发育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阶段
2、影响胎儿的发育因素
3、遗传疾病、新生儿反射
一、胎儿的发育阶段
根据胎儿发育的特征,可以将产前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胚种阶段(0-3周),从形成受精卵到胚胎组织着床。
2、胚胎阶段(3-8周),组织分化时期,关键期,敏感期
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
中胚层(分化为肌肉、血液和循环系统)
内胚层(发育为消化系统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
3、胎儿阶段(8-40周)
骨化:骨细胞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的骨细胞开始发育,器官、躯体逐渐成熟。
胎儿动作分化,主要表现为胎动和反射活动两种类型。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1、母体因素
(1)孕妇的营养
(2)孕妇的疾病:怀孕后的头三个月,对胎儿影响最大,如:风疹感染
(3)孕妇的情绪:母亲的情绪影响激素分泌
2、环境因素
(1)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噪声,超声波,高温,电磁场等;
(2)化学因素:铅,汞,吸烟,嗜酒,引用咖啡,吸毒,药物等;
(3)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污染等;
(4)地理因素:高海拔地区的孕妇动脉子宫血流速较慢,会导致胎儿缺氧。
三、遗传疾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有:软骨发育不全症,亨廷氏舞蹈病(一种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的病),青光眼的某些症状,多指畸形等;
2、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主要有:镰状细胞性贫血,家族黑蒙性白痴(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败坏病),苯丙酮尿症(PKU)等;
3、伴性隐形基因传递的遗传病主要有:血友病,肌肉营养障碍症(一种进行性的肌肉消耗症),脊髓共济失调症,红-绿色盲等;
4、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白痴、21三体综合征;
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女),克兰费尔氏综合征(男)
四、新生儿反射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可以分两类:生存反射+原始反射
1、生存反射,新生儿具有明显适应价值。
(1)呼吸反射
(2)无条件食物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和吞咽反射;
(3)无条件防御反射:包括呕吐、喷嚏、眨眼反射等;
(4)无条件定向反射:新生儿出生后12-24小时就会把眼睛转向光源;在大声或其他刺激的作用下,新生儿会将头转向刺激源,并因定向反射而抑制吮吸动作。
2、原始反射
(1)巴宾斯基反射:约在8-12个月消失
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其大脚趾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的反应。
2岁后为足蹄反射所代替。此时若再出现巴宾斯基反射,一般是锥体未受损害的表现。临床上可用这种原始的屈肌反射来检查患者的锥体束机能是否正常。
(2)达尔文反射:亦称抓握反射,约在4个月后消失
(3)摩罗反射:4个月左右消失
具体表现:大的声音、某些突发性刺激或婴儿头部位置突然的转变,会导致婴儿将胳膊向外伸展,弯回来然后将胳膊相互靠拢似乎要抱住什么东西似的。
(4)游泳反射:4-6个月后消失
(5)行走反射:8周左右消失
(6)强直劲反射:亦称击剑反射,3个月左右消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