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斋读词之刘辰翁《桂枝香》

作者: 豫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7-15 06:34 被阅读0次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大意是:吹箫的人已经走了,月影还徘徊着,空怀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在江上,斜倚着高高的桅杆,不时地赋诗填词。角声茫茫,尽兴返回,悄悄地,没有惊动鸥鹭。谁知道明年又会在哪里?徒然等待客人的黄鹤楼,尘波如前。二十四桥,还记得杜牧书记吗?哥几个儿还是这样啊,不是当官,就是隐居。抬头低头的人间,无限的悲欢离合,不变是只有期盼团圆的心。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是更是诗人的节日,尤其是羁旅诗人。须溪此词便作于中秋,是一首羁旅词,表达了词人对漂泊无定的感叹与对团圆的期盼。至于还有没有其他暗含的意思,肯定是有的。词人本身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内心肯定有着今人体味不到的心酸,“歌诗合为事而作”,词中要是没有所指,那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学习诗词,要了解词人所处的时代,感其所感,但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我看到过一些网上对此词的解读,有些地方觉得不妥。比如“桂影徘徊”,“桂影”译成了桂花树的影子,这就有点可笑了,起句的吹箫人,定是月下吹箫,人去了,月还在徘徊,这是多么自然啊。况且联系下片的”二十四桥““杜书记”,分明是化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因此,桂影此处就是指月亮。再比如“荒杯”,翻译成了收成不好的年成,我没有找到荒杯也年成不好的直接证据。诚然,词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年成肯定好不了,荒或有暗指吧,但联系上下文,中秋佳节,漂泊在外,借酒浇愁是有可能的,那么荒杯是否指荒凉的夜晚里空空的酒杯?

相关文章

  • 豫斋读词之刘辰翁《桂枝香》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

  • 豫斋读词之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 经典宋词节选

    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宋代: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

  • 读刘辰翁《山花子》词

    辰翁亦是奇语叟,不说分手说解手。 歧义难免出笑话,一尿尿到天尽头。 ...

  • 忆秦娥·烧灯节并译

    忆秦娥·烧灯节 作者:宋刘辰翁 译析:石宏博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宋 刘辰翁《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为了追求功名,刘辰翁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情人。此词是刘辰翁离家乘船远行,在舟中所见有感而作,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

  • 豫斋读词之陈维崧《南乡子》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

  • 豫斋读词之贺铸《望长安》

    今天从诗词朗诵的角度,说说这首《望长安》。诗词朗诵,无外乎把握好情感基调、音调(高低)、音速(急缓)、节奏、重读轻...

  • 豫斋读词之范仲淹《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

  • 豫斋读词之倪瓒《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豫斋读词之刘辰翁《桂枝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er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