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以后,皇帝为何不封禅泰山了?
喜欢历史的朋友,应该听说过“封禅泰山”,这个事是皇帝干的,但又不是一般的皇帝能干的,第一位“封禅泰山”的皇帝,也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
后来也在泰山封禅的皇帝,还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最后的那位宋真宗。
先抠掉后面那位宋真宗,光看前面几位皇帝的名字,你就应该知道,封禅泰山这个事儿的要求有多高了。
那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北宋以后的皇帝就不搞泰山封禅了呢?是因为后世的皇帝都不够资格了吗?当然不是。
答案其实还挺尴尬的,正是因为后面的那位皇帝宋真宗,他也跑去泰山封禅,结果,后世的皇帝即使有再高的成就,也不愿搞封禅这件事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当年的“澶渊之盟”了。
澶渊之盟签定下来后,宋朝虽然不用打仗了,但宋真宗总感觉签了这个盟约有失皇帝的体面,因此,他每天都在琢磨,有什么办法能给自己挽回点体面呢?
怎么挽回?撕毁澶渊之盟吗?继续与辽国开打,打到他们服了为止吗?
肯定不行的,不说实力允不允许了,宋真宗也不喜欢打打杀杀啊。
那怎么办呢?
眼看皇帝很烦恼,马上就有人出来为皇帝解忧了。此人正是王钦若,宋真宗的近臣。王钦若对宋真宗说:“您可以去泰山封禅啊,这样肯定能挣回不少体面。”
宋真宗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但还是有问题,自古以来,去泰山封禅之前,国家要出现祥瑞,皇帝才能去的,关键是,现在没有出现祥瑞啊。
这种问题难不到王钦若,他马上又给出了主意,就两个字:造假!
宋真宗认为这又是个好主意,而且还真的付诸行动,他亲自担任导演,自导自演了一场“天降天书”的戏剧,由于宋真宗是皇帝,尽管他的演技也很拙劣,但大臣们也不敢拆穿,只好配合表演。
当然,还是有正直的大臣,不愿配合的,此人正是当朝宰相王旦,王旦早就看出来,宋真宗这是在胡闹。
宋真宗对王旦这个人,也是心里有数,他不希望王旦拆他的台,而且,最好还能让老王配合一下演戏,于是,宋真宗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老王。
改日,宋真宗特意赐王旦一大坛美酒,并且,让他拿回家再拆开来喝。老王当然照办,回到家后,他拆开酒盖,正想品尝一下美酒,结果,王旦吓了一大跳。
因为酒坛装的不是酒,而是满满的黄金珠宝。这是皇帝在贿赂自己的臣子,这个宋真宗真是个奇葩。
事情发展到这里,王旦也不好意思阻挠宋真宗了,于是,老王只好配合皇帝把这场“天降天书”的大戏演好。
既然天上已经降下天书,那“祥瑞”的条件也就有了,于是,宋真宗与众臣因此找到了理由去泰山封禅。
当然,宋真宗的封禅大典搞完后,他也直接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这是必然的,在宋真宗之前,在泰山封禅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武功赫赫,论成就,不是千古一帝,至少也是千古二帝吧。然而,宋真宗算是个什么货色呢?一个安居一隅的君主也在泰山搞封禅,这件神圣的事儿,就直接掉价了,这就让后世那些同样武功赫赫的皇帝,对封禅不屑一顾了。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我是热茶,一个爱历史,也爱分享历史的精神小伙,能给我点个关注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