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皇后”怎么就成为了地瓜叶的美誉?我不知道,也不知从何而来。孤陋寡闻。

最近三两年吧,妻子总是能找到些新鲜的地瓜叶,满怀欣喜地蒸窝头,忙得不亦乐。蒸地瓜叶窝头的同时还要蒸些辣椒,然后把蒸熟的辣椒剁碎,加点盐,酱油之类的,或用窝头蘸着吃,或直接放进窝头里面吃,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至于如何好吃怎么也说不出来,也许与榆钱窝头一个道理吧。还是搜索了一下,方才发现这“蔬菜皇后”倒算得上名副其实。
“地瓜叶也称红薯叶,含丰富的维生素A原,能养胃通便,行气,大蒜含大蒜素能解毒消痛,行滞健胃。全方共达顺气行滞、通便之功效。翠绿地瓜叶,点缀几颗白色蒜瓣,瓜叶油亮,清香可口,可为家常便菜,又为防治便秘之药膳。”
地瓜叶还可以焯水凉拌,与众多凉拌菜一个做法即可。
不过,还是炒了个地瓜梗,自然选择一些相对来说的嫩嫩的茎梗,切成小段,家常菜的做法。还是别有一番风味。
地瓜叶居然还能这样吃,我也没想到。只是如今的人们经常愁于如何下厨。看市场上一家蔬菜摊,基本上囊括了绝大部分蔬菜品种,偶尔变变“花样”也是未尝不可的。

地瓜因为产量高,普及性强,一度成为农村主粮之外的有力支撑。在我的记忆里,地瓜只是常用来烧稀饭,我们鲁西南号称的“糊涂”。我们见面的经典问候语:你吃饭了没?吃了,喝的红芋糊涂。
一个村里生活这么多年,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邻居,这样的寒暄纯粹是习惯性所为,类似于“今天天气真好,呵呵”等话语罢啦。
不过话说回来,软软糯糯,香甜可口的地瓜饭还是百吃不厌,尤其是老家大锅烧出来的饭。经常是喝过一碗饭后,锅里说不定还在冒着热气,吹着泡,锅底的柴火尚未燃烬,或许还能看到微弱的火星。
模糊记得门前通往村外的道路,两旁的两排大杨树上挂满了地瓜干,偶尔也会烧地瓜干饭,只是仅存一点印象。以至于有这么一次,早市上看到有位老大娘卖的地瓜干,一时兴起,买了一堆回来,仅仅烧了一次稀饭,再无产生第二次的念头。
鲁西南以前的地瓜品种是白瓤地瓜,淀粉含量高,口感很好,经常用来制作地瓜粉条。只是白瓤地瓜早已让位于绵甜软糯的黄瓤地瓜,难寻踪迹。记得有一年,本家二哥在二分地里种上了七八种地瓜,很是引以为豪,具体的品种名称自然是说不出来的,简单地以瓤的颜色,口感如何来区分开来。
地瓜是个宝,茎叶也能入菜啦。
红薯引进第一人,明代的陈振龙老前辈怎么也不会想到,时至今日,地瓜叶也能作为“皇后”堂而皇之地登上餐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