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7744/a1a4bb7555b54bac.jpg)
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的上午,邯郸市作协总要安排一次散文沙龙活动,自1994年8月开始以来,已有300多期。这次是付春生老师主持,因为路上有了些耽搁,迟到了一个小时,向韩主席和付老师表示歉意。
同以往任何一次沙龙一样,参加一次就有一次洗礼。特别是韩主席一针见血的批评和点拨,顷刻就让人醍醐灌顶。有人说邯郸不单是一座有着三千年不改名字的古城,还有着“邯郸散文现象”的美称,这都应该归功于韩主席、付老师和土生等几代人的辛勤付出。
我第一次参加沙龙的时候,就被韩主席的一句话震惊:喜欢文字的人,都是甘守清贫的人。那时我就在想,没有金钱和地位的诱惑,专心沉醉在文字的氛围里,让自己的思维天马行空地游荡,那该是人生多大的快事?一个人被困住身体没关系,甚至被五行山压住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自由的脑袋,再加上能写的一只手,足矣!
今天是我重新挑战日更的第95天,自我加压笔耕不辍是我的信念。就像今天学习付春生老师《大地情书》一样,你对文字坚持一天一天写情书,那么文字对你的回报,也是如青海湖的水,辽阔深邃。
我知道在文字的道路上,还是个初学者。这次展示了《建安陈酒香》,其实是我历史文化的短板。我从初中时就没有学历史,到了高中学习理科,更是与历史无缘。付老师说的种小麦,我倒是理解小麦需要低温春化、分蘖、蹲苗、灌浆等过程,但把这些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我确实很茫然。可很多事就是这样,越不了解越好奇,然后就成了不断探索的永动机。比如这次关于“三曹”的历史,我搜索了整整一个星期,积累了四万多字,最后压缩成了一篇短文。
今年是肥乡一中建校70周年,我写了好多文章来纪念,从来不觉得发到群里后有多么讨人嫌。这次韩主席说“回忆录”“老干部体”不是文章,让我惊醒,明白只有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才会让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只叙事很干瘪,只抒情显得浮躁,只议论让人不舒服,三者结合起来,主次分明,抑扬顿挫,层层递进,让作品像评书,像音乐,更像一副山水画,深深刻进读者的心里。
付老师的每篇文字都精推细敲,让我很敬佩,尤其是文字背后的哲思,读后总让我感慨万千。我是农民的儿子,也种了很多年的地,犁耧锄耙、扬场放磙我也都干过,但用诗一样的文字表达出来,我想都没想过。这次读了付老师的文章,让我突然领悟:曾经的累、苦、痛,就是文章最好的素材!
韩主席说没有生活体验不要强写,我觉得和安主席说散文要真如出一辙。文章是要让大家看的,你罗列了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很多修辞手法,看起来很漂亮,却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打不动读者的内心,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付老师说文章要有深度厚度,让人一看就感觉新鲜,让我感悟很多。很早以前付老师就说过,文章能伸出去,再收回来,在反复伸缩的过程中,让文章更加饱满深邃。这次的《大地情书》,洋洋洒洒四千多字,显然把这种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历来认为真正的朋友,就是直接提出对方的缺点,让对方在一次次改正中获得长足的进步。若是互相吹捧歌功颂德,只能让对方在飘飘然中,掉进深坑,这不是朋友。韩主席说这次活动是满满的干货,我心里很赞同,所谓的散文沙龙,就应该这样,不留情面地直面批评。“自病不觉”是每个人的通病,就像《扁鹊见蔡桓公》,越早治疗,越是对人的真诚。
两个小时的时间真短,中午没有在一起聚餐,太遗憾。好在身体还行,下次的沙龙再相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