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兰在北京帮女儿带孩子已经第三年了,刚开始是自己一个人从山西老家过来,一个人在北京飘着,后来老公终于熬到退休,送走了老人,也来北京和王淑兰汇合,夫妻从隔屏相望到双漂,还不知道要漂到什么时候呢!
王淑兰是山西一个县城的普通企业职工,老公是一名老师,夫妻两个养育了一个女儿,在那个年代必不可少地成为了独生子女,自然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也占取了家庭的所有资源。
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老公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培养女儿上面,王淑兰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操持家务上。
老公儒雅风趣,对女儿的栽培不单单体现在文化课的辅导,还尽可能地带领女儿走出县城。
每年的暑假,老公都在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带女儿出去,从县城——市里——再到省城。每到一处,除了看景点,去博物馆是不可少的项目。
女儿又聪慧,出门所见所闻都出现在作文里,多半的时候,她的作文被当做范文被展览,可谓是风光无限。
到小学5年级的时候,老公就开始指导女儿投稿,最开始投省内的学生刊物《我读我写》,后来就尝试投更高级别的刊物。
后来王淑兰夫妻给女儿开了户头,并和女儿约定:每得到一笔稿费,爸妈就添上同等金额,存在账户里。
女儿自然开心不已,写作的劲头更充足了,稿费也从当初的三元、十元、几十元慢慢涨起来。
初中毕业的时候,女儿凭借这些投稿的作品被市里的重点高中读书。
本以为喜欢写作的女儿会选择文科,可是女儿理科成绩也很优秀,文理分科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
高考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时又被本校保研,可谓是人生赢家。
在北京读书七年,女儿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研究生毕业顺利签约一家创业公司做技术。
工作一年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女儿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刘凯。刘凯毕业于另一所大学,毕业后考公,成为某部的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许多。
两个高知人,旗鼓相当,恋情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在北京双方父母敲定了子女的婚事,并且共同首付婚房,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王淑兰和老公松了一口气,好像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办完退休手续选择了再就业继续挣钱,给自己存点养老备用金。
对于女儿女婿是否要孩子方面,王淑兰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亲家也是如此。
结婚一年后,女儿怀孕了,双方父母都非常欣慰。
临近生产的时候,女儿告诉王淑兰:“妈妈,生产的时候,不麻烦你了,我想去月子中心坐月子,以后也请育儿嫂带孩子。”
王淑兰自然尊重女儿的意见,提前给女儿转了5万元:“到你生产的时候,我过去陪伴你几天,我再继续工作就好了。”
女儿生产还算顺利,亲家母和王淑兰一起陪伴女儿生产,去到月子中心以后,她们又各自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事情的变化让王淑兰有点措手不及,女儿修完产假快上班的时候,实在舍不得把孩子交给育儿嫂,毕竟上班时间中午无法回家,至少12个小时见不到孩子,怎么可能放心?
当女儿婉转说了自己的担忧:“妈妈,育儿嫂带宝宝是专业,但是没有亲人在身边,我和老公都不放心。我婆婆还没有退休,怎么办呀?”
“能怎么办?我来吧!”王淑兰给女儿吃了定心丸,马上就向再就业的单位提出离职,办完手续立马带着行李飞到了女儿家里。
女儿工作忙,女婿朝九晚五偶尔加班,一家人分工明确:
吴淑珍在女儿下班之前带宝宝;
女婿负责家里厨房里的采购,不过是王淑珍列清单女婿下单而已;
夜里女儿女婿自己带宝宝。
就这样王淑珍长期住在了女儿的家里,小长假的时候,老公过来团聚;暑假里,亲家母过来小住一段时间,王淑珍才能回家和老公团聚。
当时女儿女婿就鼓励王淑珍卖掉家乡的房子,在自己身边按揭一套小房子,一居室就可以,用女儿的名字。
王淑兰有点犹豫:“我们奋斗了半辈子终于换了大房子,住起来舒心,在这里只够按揭一套40平的小房子,怎么想都委屈。”
女儿女婿又不好多说什么,毕竟房子是他们自己的。
目前政策有变,北京的房价虽然下跌了,但是小地方的房子一旦跌价,连北京40平的房子的首付也不够了。
终于熬到王淑兰的老公也退休了,婆婆也去了那边,夫妻两个也在北京团聚,皆大欢喜。
虽然宝宝已经两岁,再有一年就能上幼儿园,可是目前的状况看,幼儿园阶段也离不开老人的帮助——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和爸妈下班的时间不吻合。
再有一年亲家母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于情于理亲家母也表示:“我明年退休就过去帮忙带孙孙。”
女儿内心有点排斥,并对王淑兰说了自己的担忧:“我和婆婆总共没有见过几面,脾气也不知道怎么样,要是她来带宝宝,我担心……”
王淑兰明白女儿的意思,并说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和宝宝也熟悉了,我和你爸做得不妥当的地方,你可以直接说出来。还有我和你爸都在这里,也不用互相牵挂,你婆婆过来,公公还没有退休,又不方便过来,老夫老妻长期分离也不好。”
无论是王淑兰夫妇继续在北京带孩子,还是亲家母过来接班,总有一方父母要继续北漂。
王淑兰夫妇继续留下吧,只能长期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有矛盾;另外租房吧,肯定会增加开销,女儿女婿本来就背着房贷,总不至于让女儿出房租,于心不忍,心疼都来不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