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世代的人类都会追寻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人类的已知和未知不断在变化,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新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往往都是一个故事。
001人生故事的特征
印度史诗《薄珈梵歌》认为生命是一个永恒不断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目的。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找到那个功能,达成那个目的。
穆斯林的人生故事则是线性的,有开始、中间和结尾。真主安拉创造了宇宙,信奉他的人就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不完整的,只要符合两个条件:1、我在故事里扮演着某种角色;2、故事的范畴至少要超出我的视界。
这些故事都不需要解释意义的最终来源,只要用细节抓住人的注意力。
002人类相信这些故事的原因
全世界有史以来所有文化、宗教和部落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宇宙不是以故事的形式运行的。我们之所以会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有两个原因:1、我们的身份认同是以这些故事为基础的;2、人类的机构体制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上的。
如果个人身份认同社会体系都以某个故事为基础,身在其中的我们就很难去质疑这个故事。因为一旦故事崩溃就会引发个人和社会的灾难。“在历史上,屋顶有时比地基更重要。”
003仪式,让人相信故事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祭司和巫师就掌握了让人对故事深信不疑的方法,就是仪式。几乎任何事物都能化为仪式:身体动作、食物、礼节、服装饰物等等。两根棍子就成为上帝,一块布就代表国家。
而让仪式更有效果的,就是献祭。世间百态,痛苦这种感觉最为真实。想让别人相信某个故事就先引导他们做出牺牲。等到你因为故事感到痛苦,就足以让你说服自己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毕竟,比起相信自己是个傻瓜,还是相信故事是真实的比较轻松。
有了牺牲,不但增强你对故事的信心,还能替代你其它的义务。人类大多数伟大的故事都规定了一些大多数人无法实现的理想。既然无法实现理想,那就只好用牺牲作为弥补。所以,一个印度教徒可以逃税或者虐待父母,但是只要给印度教庙宇捐钱就是一个虔诚的人。
004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身份认同的组合
今天人们相信的任何神祗或事物都不完整,并且漏洞百出、充满矛盾。所以,人类很少把所有信念都投注在单一的故事上,而是有个“信念组合”。“信念组合”把几个不同的故事和身份认同组合在一起,根据情况任意切换。
在历史上,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时相信好几个故事,但也从不会相信任何一个故事完全是真理。
005自由主义的理想
我们希望自己在关于宇宙的故事里找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但自由主义对世界的解释正好相反:不是宇宙给我意义,而是我为宇宙赋予意义。我在宇宙里的任务没有固定的轨道或者命运,我是通过感受、思考、渴望和发明去创造意义。最高理想是摆脱这些限制的自由。
然而,自由主义这套故事也不是没有漏洞。所谓“自由”和“自我”,都是从古代童话里借来的概念。人类所谓的“有选择欲望的自由”是错误的,我们的欲望并非出自什么自由意志,不过是生化程序的产物,不受个人控制。
006放下虚构的故事
虽然人类是靠虚构的故事征服世界的,但我们要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个故事。人类具备了虚构能力也因此限制了自己判断虚构和现实的能力。
面对一个动人的故事,要判断这究竟是现实还是想象,关键就是看看主角是否在受苦。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就是痛苦。
如果想要知道关于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探索痛苦的本质。而答案不会是一个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