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里,都有着建设者们独特的留痕。而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有一座英雄的城市,它就是新疆军垦之地石河子,那里高高树起的可是一代人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对于伴随新中国出生的人们来说,新疆建设兵团的名号实在是太大了,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响遍全中国。
一代人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走来了。当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站在石河子广场中央矗立着的那座“军垦第一犁”的雕塑面前,特别是看到三位垦荒战士衣着简陋且深深弯腰,奋力拉犁的形象时,你不仅会肃然起敬,而且会感叹那逝去岁月的沧桑,会从心底拥出一支赞美的歌。
据说,建国前偶有游牧人家旅居于此,却又因环境恶劣而离开。当王震将军率部来到这里,望着被玛纳斯河冲刷了亿万年的沟壑乱石,将军脱□而出:“石河子!”
时光荏苒,日月更迭。如今,最能感受军垦文化的地方,莫过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当你走进这里,就仿佛沿着时光隧道,回到1950年冬天垦荒建城的当初。
那冰雪交加零下30几度的荒漠,那乱石翻滚寸草难生的沟梁,那缺吃少穿的困难年代,垦荒将士身上只能穿着粗糙且打满补丁的衣衫……
这里一张张退了色的老照片,仿佛仍在讲述那艰苦岁月的光辉历程;那一件件发了黄的老物品,怎么也掩饰不了那交织着的或伤感或无奈,但决不失坚强的过往……
这一切,谁能说它们记载的不是流芳千古的传世经典,刻印的不是崇高伟大的奋斗精神。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
沿玛纳斯河西岸前行几分钟,便到了450公顷的红柳森林公园,这里最能见证垦荒人的无私奉献,也最能展现石河子的美丽壮观。
此处原本是20世纪50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洪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尚保存完好,且随处可见。而那一片片挺拔而茂密的红抑,一如当年勇敢的军人们,深深扎根于此,默默辉煌于此。
面对眼前“半城绿树半城楼,花红柳绿无尽头”的石城子,特别是穿行在鲜花装点的十里长街,漫步在百鸟鸣唱的广场公园,徜徉在铺满茵茵草坪的绿地小道间,我不敢相信这里曾是亘古荒原,春风不度之地方。
“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外江南一样好,何必争入玉门关!”遥想当年,这该是多么豪迈的气势,多么凌云的壮志啊!
就是这些勇敢的将士们,以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努力,以他乡为故乡,硬是在戈壁滩上,开垦出了一片神奇且多情的土地,描绘出一幅绚丽富饶、风光旖旎迷人的壮美图画。
天空有多少承诺,大地就有多少坚实。这座军垦城市以其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荣获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的军垦新城。
毋庸置疑,兵团人七十年生生不息、创业不止,以无畏的壮举,创下了的辉煌。有人说,石河子,是一片胡杨林,是军垦文化浸润下的北疆绿洲;石河子,是一曲边疆情,是世代军人坚持中的戈壁明珠。
在石河子,你不仅会感叹于它的辽阔壮观,更惊叹于城市每个角落流露出的军人般的气质。
正如有人赞颂的那样,石河子的街市,道路笔直如棋盘交错,恰似将士们的军姿,一丝不苟,笔直端正;石河子的树木,葱郁浓密如沙漠绿洲,恰如军人们的毅力,风吹不倒,昂扬向上。
如今,年轻而朝气的石河子,就是一位坚韧而勇敢的军人,以挺拔伟岸的身躯,一如即往地驻守在北疆大地,只为那胡杨不老,红柳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