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承担学校大型的公开课是一件非常难得也特别荣幸的事情,同时也让人倍感压力,只要这件事没有过,就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心里。
备课前,我在网上学习了各级优课,认真研读教参,在整合资料后有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和默读方法的渗透。可第一次自己顺课后觉得并不满意,内容零散,课堂梯度不明显,结构不紧凑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在想,曾经热极一时的随文识字教学方法现在看来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了。而我最早学习了解到的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模式,或者说偏向于传统的先基础再学文的方式再次被新课标推向课堂。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
在教研室王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组老师的帮助下,我细细地翻阅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照王老师一条一条明晰的建议和讲解,我逐渐对这篇课文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思路。真的,没有名师的引领只是咬文嚼字是不容易理解“新”的内涵啊!恰逢马校长推荐学习的《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下语文教学的变与不变》专题讲座,陆虹老师借助实例生动细致地讲解了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并如何有效落实它,我好像对课标的理解更近了一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74777/a658d7fe6767c4f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74777/73af94115ecaff50.jpg)
这真是场及时雨啊!我也有了想要设计第二课时的想法。可是第一课时在经过修改后我也觉得比较满意,不忍舍去,试讲后发给王老师,她表扬了我的进步,心里真的很甜很甜。然而这怎么可能是终点呢?王老师不吝赐教,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我分析问题,梳理课文,讲解绘本融合的方式方法。第一课时是比较顺畅了,但作为一节高标准的公开课,要凸显它的示范引领作用,而我还远没达到。这不应该是我的追求。第二课时的目标便定下了。
绘本教学曾经看过,也只是看过并未深研,而只有一本书的我,如何让图画更具吸引力,里面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具体的教学策略都怎么无痕落实……成了我目前最大的问题。曾经花生小时候很喜欢看洪恩绘本,里面有问题设置、有引导学习、有小知识普及,更有似动非动的画面,很是吸引小朋友!对了,就制作个视频动画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二课时由于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只是课件不够细致精美,图片和文字不够考究让我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还记得那天不知不觉已到凌晨两点,终于做完了,有种满足的幸福感!
第二天,王老师线上听课再次给予指导。我准备充分,没有十足的把握也有个八分~然而……学无止境,继续再改!!!我特别感佩这一路陪伴和引导的王老师,她的言语精炼而清晰,思想深刻而策略多样,抽丝剥茧而层层深入……有幸啊!我慢慢意识到,这次的公开课只是我教学生涯的又一个开始,学习没有终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74777/82d06d052426cb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