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教育行业总会有一些热词,比如今年的零起点。
所谓零起点就是学前啥都不学,到了学校和老师一起从头学。这事如果搁在十年前就是一个常态,除了有些私立幼儿园会带孩子算算数,有的为了噱头搞个双语教学一起唱唱英文歌,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
而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几年我曾经调查过,十年前上过幼小衔接的孩子凤毛麟角一个班最多三五个,对学校教学影响不大。后来人数越来越多,这两年在有些优质小学上过幼小衔接的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上小学的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学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有人会说:“这还不是好事?上学以前都学了,老师这不轻松了?”
轻松了吗?不!
过去大家虽然都不会,但是因为都没基础,老师一块从头教,很多规矩从开始立,也许慢一点累一点,好在孩子反应出来的问题共性多,老师更容易处理。
现在呢?大家毕业于不同的幼小衔接,进度不同,要求不同,方法不同。老师要教的知识点四十个孩子三十八个孩子已经学过,掌握的程度各不相同,你说老师教不教?怎么教?花时间详细讲那是浪费大多数孩子的时间。不讲?没学过的孩子怎么办?那老师只能妥协快点讲,简单讲。结果呢,听过的孩子觉得无趣,没接触的孩子觉得困难,老师也很无奈。
相比较于教学专业性上来说,进度又成了小事。什么意思?就是现在大量的幼小衔接机构极不专业。从师范院校找两个应届的毕业生就可以开张,他们觉得简单的拼音数学谁不会教?想要提高质量练就可以。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幼小衔接重要的不是学多少小学的知识,而是行为、习惯、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上次家长沙龙,有个妈妈说,她女儿在幼小衔接中因为要写大量的作业非常抵触,从而连累到学校。害怕上学,不想写作业,每天眼泪涟涟的去学校。直到一个月以后发现,老师不可怕,学校并没那么多作业,才重新焕发出对学校的热爱。
教学就更不用说了,就用数学为例,我曾听过一个幼小衔接的老师讲的数学课,没有操作没有体验,拿起题来就硬算。孩子们不明所以,只有死记硬背。
不是这样的,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而且数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一定在学习结果的时候学会思考的方法,不经历过程光靠单纯的训练与记忆这样的数学学习的路会越走艰难。而这些孩子到了课堂,觉得操作的过程太简单而很难从中受益。
那不去上吧。
周围有无数的声音告诉你:不去不行……
这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惨痛教训与成功案例摆在你的面前,你能坚持住吗?坚持不住裹挟其中,跟着大家浑浑噩噩的前进。
坚持住了!
恭喜你,大约在开学一个周以后就会后悔,看身边学过的孩子轻松自在,只有你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每天作业鸡飞狗跳,每次考试都是挑战。。。。。。
不过熊妈可以用二十年的经验告诉你,坚持坚持,最多半年就好了。
到底该不该小学零基础入学?
熊妈没法给你一个简单的该或者不该。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可以零基础但是不能零准备。
什么意思?
夜深了,明天说。
熊妈随笔——零起点背后的教育乱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