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颠泠风自由写简友广场
担当和尚的诗、画、书法

担当和尚的诗、画、书法

作者: 泠欢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19:54 被阅读2次

          担当,俗姓唐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终年81岁,是明清年间名噪一时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担当,是他遁迹空门后的号。

          他出身于一个士大夫家庭,其先辈本是浙江淳安人,明洪武时谪戍云南。其曾祖唐金,嘉靖举人;祖父尧官,嘉靖解元;父唐懋德,万历举人。担当实为书香门第之后。幼承家学,工诗文。13岁至17岁时,曾随父北上应选,先后到过金陵、北京、临洮等地。不久,又遨游大江南北,在华亭拜大书画家董其昌为师,又谒李维桢执弟子礼;到空山拜访陈眉公,听他们谈诗论画,大开眼界,使他对诗书画结下不解之缘。这些名士,也为他的诗集《修园集》写了序,称他为“磊落奇男子”。回云南后,又在晋宁结识徐霞客,交往甚密,友谊深厚,“知君足下无知己,除却青山只有吾”。徐霞客也说:“既见大来,各道相思甚急”,彼此相见恨晚。他广交友,加深了对诗书画的爱好。

          担当年轻时,也曾想在政治上施展抱负,“齐驱猛士报明主”,但科场失意,遨游大江南北归来,目睹社会腐败,云南也烽烟四起,他不只一次地呐喊:“业农工力田,田瘠无种粮?”,“官租难自办,迫走天一方”,对农民充满了同情。眼看明室将亡,自己无力扶持,只好退居林下。

            1644 年,农民起义结束了明朝统治,云南局面混乱,土官沙定洲乘机叛乱,盘踞昆明一带。担当曾参与沙定洲扳倒云南统治者沐天波的活动,策动沙定洲对昆明沐府发动突然袭击,迫使沐天波逃往保山。接着张献忠起义军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入滇,打败了沙定洲。担当的家乡晋宁也被屠过城。担当只好到祥云的水目山无住禅师处剃度为僧,法名普荷又名通荷,号担当。意为“能荷佛家之担”。但他身居禅林,心存社稷,还想等待机会,因此有“暂时虽俯首,龌齪岂能久。驹兮驹兮且待时,千里万里未可知”的诗句。1659年,明残余政权永厉帝逃往缅甸,担当曾借云游为名,拟赴缅甸追随扶持,因清军追击,道路阻塞,未能如愿。第二年春,永历帝遇害,复明希望彻底破灭,担当遂蛰居鸡足,通过诗文,发泄胸中愤懑。

          担当的诗作,有《修园集》八卷,收录他13至50岁的作品;有《撅庵草》七卷,收录他50至70多岁的作品。他的诗,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整个动荡时代和当时具有进步和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正如他自述所说的:“少年豪气迈群雄,晚岁生涯诗画中。”未出家前的作品,苍劲豪放,深入浅出,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崇高品质: :“怪来未老即称翁,抛却儒冠气更雄。逃死逸于三窟外,谋生若在廿年中。山南隐豹吞云雾,塞北神雕攫大风。”“知有赤忠凌碧汉,平生岂肯负千秋。”一腔壮志未酬,心不甘的热情。晚年的作品,冷淡绝俗。如《同客游鸡山》两首:“好山多更幽,一杖中层秋,但去莫回顾,何曾有尽头?林中狮子吼,梯上猢孙愁。欲问拈花意,霜钟冷石楼。”“避俗元无意,村稀山更寒。人情思往昔,世局恼阑残。雪是吾家物,松为何代官?不投麟凤网,回首觉天宽。”真写得愁云惨淡,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不为名利所诱,自甘淡泊的气节。

          担当的画,以简淡为主,遗貌取神,神形俱得,他鄙视一味求形似,要求写真传神。他的画,以泼墨山水为主,兼及人物,多配有题诗。诗有弦外之音,画有景外之意。“老衲

    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鸿像”,对古人的传统有很大发展。他自己说:“支离老手,非熟极而生不可。”熟极,指基本功要牢靠;生,指从熟中跳出来创造自己的风格。又说:“万古化工一块墨,若无作者不淋漓。”要着重于创造精神境界。“画本无禅,惟画通禅”,他借释“禅机”来“参悟”画的哲理。他七十九岁时,画了一幅山峦似倒垂之状,题云:“已近八十翁,老眼犹在画纸中。摸索不知翻正,今日世界,不曾翻转过来,歇不得手。”忧国优民之情,流溢在诗画之间。在他的《书画合璧册》中,有一幅小品,枯干如铁斜伸,层林挺立如列,千峰如剑高指,一人提杖仰望群林危峰。题日:“僧手披霜色有无,千层林麓尽皆枯,尚留一干坚如铁,画里何人识董狐。”深刻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品格及内心深处的苦闷。他的画,无论是深山古寺、高山幽居、风雨蓑翁,还是寒林秋色、踏雪寻梅、松荫卧读,都具有风骨清寒、意趣萧疏的个性特征,虽是残山剩水,但却寓意深刻。“只道斯名画可隐,转教众口说丹青”,在西南边疆,可算得“一枝独秀”。

          担当的书法艺术,早年受董其昌影响,显得清逸秀美,略嫌偏软。晚年才达到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境界。他自称属怀素家风,事实上独创风格。他运笔老辣,势若雷电,奔放豪逸,笔古神清。布局上使用较疏行距,字体大小相间,给人以闲适的美感。同时他采用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整幅面的艺术效果。特别是焦墨点苔,力透纸背,体现了他独特创造的风格。他的书画作品散佚较多,近几十年先后印行过《明担当禅师诗书画册》、《担当山水册叶》《担当书画集》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担当和尚的诗、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wk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