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少聪,女,80后,京城知名自由撰稿人,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柴静在新闻采访中高超而富有技巧的说话、沟通之道,同时结合柴静新闻采访、播报的具体个案,从多方面、多角度与读者深入浅出的讨论锻炼口才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借此帮助广大读者找准沟通之道,为自己创造更为宽广的人生舞台。
第一章,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当别人流畅的谈话时,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和话题,或者任意发表评论,都被认为是一种没有教养和不礼貌的行为。
柴静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自己采访导演李安的经历。她说:“李安是这样,讲话速度很慢,回答一个问题,时间很长。以至于福克斯公司告诉我,麻烦您尽快尽快打断他,他会讲很长的。”
但是柴静认为,打断别人是一种冒犯。柴静何记者说:“我问一个问题,他说一个小时,可以吗?可以的。你的患得患失之心会放下来,也不会有感所有目光注视着你、等待着你提问的压力,就不会在提问的时候有略带急切之感。”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样……”这样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对方的思路,要讲些什么反而忘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的谈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他明白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联系生活实际
看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也犯了很多书中所列举的人际沟通中的毛病。其中,最常犯的就是打断别人说话。
就连我五岁多的女儿,都经常抱怨说我老是打断她说话,每次都不让她说完。小姑娘为此感到很郁闷,很不开心。
确实是这样,小家伙在家是没话语权的。
其实,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以前,经常犯这种错误,在其他人说话时,老是忍不住插一下,好像控制不住自己。有时说着马上就明白过来,心想完了,又犯同样的错误了,自个儿都觉得真的特别讨厌。
别人虽然当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觉得不快。换位思考一下,要是自己说话时也老被人打岔,心里是不是有一股无名火在升腾。
我也见过很多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这个并不是个例。我自己说话时也经常会被人打岔,所以,意识到这点后,在平时大家都要多注意一下,慢慢地把这毛病纠正过来,以后尽量不要再出现这种情况。
我自己性格太急躁,平时说话的语速很快,很急,常常是很多话未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在这方面,得罪过不少人,吃过很多亏,才算是吸取和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往小了说这是一个小毛病,往大了说其实还是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不够,不够成熟稳重。
既然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就要下决心纠正过来。只要愿意改变,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总结反思
一直以来,觉得自己的性格方面有很多缺陷,为此还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因而,想通过每日的反思复盘来找出那些最明显和最需要改变的说话方式和习惯。我知道,要改变一开始会很难,但我愿意尝试着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说到做到,坚持到底。
①说话忌急躁。说话前记得思考几秒钟,没有经过思考别急于表态和发表意见。这点是我最急需调整的一个方面。
②少说多做,言多必失。常言道:祸从口出,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③慎言慎行,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出口,说出口的就一定要做到。
④学会倾听。倾听,并不是要沉默地一言不发,而是积极、认真的接受并分析加工语言信息的过程。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⑤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行。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可以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