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简书已经一年有余。然而真正发稿却是从3月14日开始,也就是白色情人节这一天。我一气呵成,写成了一篇古风言情,全当是给自己作礼物。
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男主角是我的菜。二、我是一个单身狗。
原本我是只想在简书里写诗歌和小说的。这两者亦代表我寂寞空虚无处派遣的“满腔真情”。诗歌代表“抒情”,小说代表“共情”。
然而,就是有这样一位神奇的公众号编辑让我破功了。介于他的原话比较委婉,还挺有“礼貌”,我就暂且描述,不发原图了。
也怪自己当时写完有一点小兴奋,急着想投出去。先投了一个古风大号,没想到人家秒回。告诉我:“故事还可以,但是风格不符。”我想没关系,毕竟咱真没咋读过他家的文章。然后,又在网上搜了个收稿函。我一看这个好,是个小号但是不限文体,编辑还欢迎作者们抒发创作感想。
上面标注72小时回稿,我当时整理了一下格式,投之,三天以后又石沉大海。后来冷静下来了,先别投稿了,还是认真写文罢。
然而没成想,今晚还在认真码文中的我,就收到了回信。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怎么觉得这好像原本就是古文中的故事。”
WHAT?宝宝惊呆了,别觉得我小题大作。这就就好像有人说你怀胎十月生下的儿子和隔壁老王长得很像一样。
作为一个有些强迫症的作者,我首先怀疑,没准真的像某篇“古文”?后来过了一遍脑子,放X!当我读书读的少呀,没有根据的随便说一句,这是要逼死一个考据党呀。
儿子是亲生的,生儿子时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简狄的儿子是吃鸟蛋生的,华胥的儿子是踩脚印生的,我的儿子是看《诗经》生的。我在原文里有写到,这就是《邶风·终风》的衍生小说呀。我最近读《诗经》,为了解背景还买了《左传》,当读到“终风且暴,顾我则笑”一句时,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故事,且跟诗文本身也没有太大联系。
这就像你去背古诗,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故事。《诗经》没有,或者不确定,我就给编了一个,仅此而已。
面对这封莫名其妙的回信,我把自己的创作过程又耐心说了一遍,再告诉他,先秦时代古文本来就少,多写的也是帝王将相,神话传说。像咱们这种小草民的爱情故事我真是不知道您老是在哪看的。然后,点了发送。
两分钟过去,我就后悔了,我应该直接骂回去的。若不喜欢请直接退稿,请不要说这种好像怀疑我抄袭的话。生儿子不容易呀。
事后朋友说:“向来佛系的你难得有态度呀,请保持你的愤怒。”
是的,写文是我的态度,整个过程全身心投入,为之生为之死。同时,今晚将我扰得心情烦躁,又不能早睡了,我很愤怒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