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深度工作》

书评|《深度工作》

作者: 京酱Jing | 来源:发表于2020-08-29 07:06 被阅读0次

读《深度工作》记

如果断舍离告诉我如何在物质的选择上做到极简,那么深度工作告诉我如何做到在注意力上的极简。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深度工作要求极高的专注力和有效专注的时间。工作与生活中有太多“肤浅工作”会分散精力,这些“肤浅工作”往往会给我们很忙碌很充实的假象,但其实对我们实现目标关系不大,会成为培养技能的障碍。

在新经济形势下,快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十分必要。学习一项技能需要大量有效时间练习的投入,而深度工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答案因人而异,因职业而异。本质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高度贴合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远离和摒弃让自己分心的事物,同时不断回顾与反思进而调整计划,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把有效的学习和工作发挥到极致。这并不是说越长时间的专注就会有越大的成果。人也需要休息,需要生活,80/20原理在这里同样适用。80%的学习成果来自20%的学习时间,如果我们能让这20%的学习时间更加专注和有效,那我们将离目标更近。

总体来说,读完的最大收获是让我知道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哪些行为,培养哪些习惯,会有助于更快的掌握一门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效的学习。

我对书中的两个观点印象深刻:

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应该能主动利用自己工作外的时间与精力。在娱乐的时间,做更多的思考,不要被任一随意的事物吸引,相反应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如果在自由的时间有高质量的事情去做,比如读书和运动,网络社交媒体对你的注意力控制就会减弱。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除了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重新认识休息,感受时间的存在,一呼一吸之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刻意做一些能保持幸福感的事。

工具的选择

这里的工具是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工具,可以是有形的,比如某个手机app,笔记本,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和同行的社交,或某种营销途径。在选择一个工具时,我们应该问自己问题是,使用这个工具的益处是否能够影响到实现目标的核心因素,并且益处大于害处。我们需要对自己实现目标的核心因素十分清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工具的成熟关系,确保不会因为工具的使用而分散注意力,而是会促进自己目标的实现。

深度工作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技能。需要投入时间培养,需要结合自身因素思考,需要探索试验反思和改进来达到。


最后,分享一些我的书摘: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作者:卡尔·纽波特

我发现有两类人注定会成功,而且我认为可以推广借鉴: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在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的当下,有什么窍门能够为进入此类有利领域提供助力?我认为如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深度工作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

“让你的头脑成为透镜,汇聚专注之光;让你的灵魂完全投入到头脑中的主导之物上,尽情吸收思想。” 

专家与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为提升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穷其一生的刻意努力。

刻意练习到底有哪些要求。其核心要素通常如下:(1)你的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2)你能得到反馈意见,这样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法,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即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对于我们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

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从神经学角度来看,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

我将精心选择目标……然后全情投入。简言之,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如果你想要赢得注意力的战争,不要对那些从信息大杂烩中找到的琐碎分心之事说‘不’;而是要对那些激发出你无尽渴望的事情说‘是’,让这些能激发无尽渴望的事情挤掉所有其他的事情。

引领性指标引导你将注意力转移到提升你在短期内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上,并会对你的长期目标带来积极的影响。

每周回顾的习惯,在每周回顾的过程中你可以指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工具选择的手艺人方法:明确在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决定成功与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种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时才选择这种工具。

关键少数法则

在许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人们都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疲倦。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分心,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实现本内特的宏伟目标:体验到何为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人们通过长时间不被打断的工作可以创造更好的成果。

日程计划的核心目的不是限制,而是强调谋划周到。在一天里时常拿出一点时间来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是一个很简单的习惯。这是一个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而不是让你对自己的答案保持不折不挠的忠贞。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不可能使你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感谢老板的反馈,然后迅速谋划如何转型到一个重视深度的新岗位。

相关文章

  • 《深度工作》书评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成为学霸? ——《深度工作》 文/波波 女儿上高中时我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

  • 《深度工作》书评

    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没成为学霸? ——《深度工作》 文/波波 女儿上高中时我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些埋头苦读的学生往...

  • 《深度工作》书评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 一、为什么推荐看这本书?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的畅销书,...

  • 深度工作书评

    深度工作的作者是美国教授作家卡尔.纽波特。作者在前言部分以记者曼森.卡里的著作《每日仪式》中发现著名的心里学卡尔....

  • 《深度工作》书评

    而且,某些复杂的工作,如果不专注,用碎片化的思考是无法推进的,比如某些创新,或某个编程难题的解决,都需要人专注的投...

  • <<深度工作>>书评

    跟着刘主编阅读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这本书。未来得及买纸质书,电子书手机屏上显示574页,按我的读书习惯应该是...

  • 《深度工作》——书评

    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说实话,读书笔记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件很久远的事情了,上学的时候读书笔记就不知道怎么...

  • 《深度工作》书评

    看了《深度工作》这本书,对自己提了几个问题:每天工作10+个小时,你有真正深入其中不断完善工作效率吗;每天有总结经...

  • 《深度工作》书评

    我很喜欢读书,书多了就有点着急,读不完呢,看看这本,又看看那本,总有完不成任务的感觉,当看到刘主编的30天阅读30...

  • 《深度工作》书评

    不知道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每隔几分钟,就去翻看手机,浏览信息、朋友圈;或者工作时脑袋里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深度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hk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