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这个名字也是大师出家前的大名。李叔同先生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大师祖籍虽然是浙江平湖,却生于天津河北区李宅故居,2007年年底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大师李叔同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据说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大师的父母都笃信佛教,从小就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八个大字就是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字。
位于天津河北区粮店街60号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此时虽为冬季,花园里的池子被冻住了,但园内一侧凉亭中端坐大师的雕像,让人想起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李叔同先生祖上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经营着盐业与银钱业。先生的父亲李世珍先生为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拜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成为津门巨富。如此可见李叔同先生既是官二代又是富二代,但先生一生追随艺术、追随内心、追随佛法,达到的境界非常人所及。在《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里有一块匾额,上面的字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亲笔所题"进士第"三个大字,这是对李家极大的肯定。
李叔同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中建树非凡,培养出了像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大批负有盛名的画家和音乐家。在音乐方面,除大家熟悉的《送别》歌外,南京大学的校歌也是先生亲自作曲的作品。作为中国油画的鼻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李叔同先生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为世人称道。
李叔同先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辍,书写佛语、广结善缘。鲁迅先生曾评价其字是“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下图仅有两个字的《放下》书法作品拍出了471.5万元的高价,据说收藏者当年文革期间字被红卫兵搜出来后,认为“放下”是“四旧”准备烧掉,藏者巧妙地念成“下放”解释要虚心下放到农村接受锻炼,这样才得以保存这幅真迹。
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来歌曲流传到了日本,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也有说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后,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先生留学日本,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回国后重新作词的中文歌曲就是大家熟悉的《送别》歌,这首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也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歌手朴树曾经在《大事发声》的录制现场,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时,突然哭了。朴树爱极了这首歌,甚至说过,“一个人一生能写出这样的词,真可以死而无憾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送别》歌听到这里我也哭了,庆幸自己追寻先生到过这里,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柅兵于丁酉年仲春感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