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朋友合作一个小项目,来来回回有很多讨论和交流。
项目进行到一半,一位同伴淡淡地说,你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安全感也不高。他说过,也就忙自己的事去了,毕竟我不是他的重要他人。
可是这句话不知怎的,就刺激到了我,一直萦绕在心中,伴随着阵阵不快。
自问是什么让我不开心。最初,是对他的评判有气恼。渐渐发现,是我自己对安全感有评判。被人一说,有点被揭了伤疤的感觉,又羞又恼。
我对安全感的评判是,安全感高的人勇敢、自信、敢于挑战、乐于冒险,是英雄的形象,是好的。
与此相反,安全感不高,意味着胆小怕事、犹豫不决,是胆小鬼的形象,是不好的。
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当有人说我安全感不高的时候,就变得不开心了。
我需要安全感。如果我从容地承认,客观、中立、不贴标签地看待自己的需求,会怎样呢?
回到人最基本的属性,人是一个生命体,一个生命最朴素的需求就是生存,包括最基本的健康、安全,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安全感与生俱来,必不可少,感到不安全就会有担心和害怕。每个人担心害怕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有人害怕公共演讲、有人恐高、有人有社交恐惧症、有人害怕一个人......
我对某些事情有害怕,是完全正常的。即使真的是安全感不高,也不代表就是胆小鬼,安全感不高也可以是慎思笃行。
承认自己对安全感的需求,放下对安全感的偏见,可以更理性的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发生,更好地区分安全级别的不同,哪些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哪些会影响社会关系,哪些只不过是自己对名声、面子的担心.....
再来回想别人的评价,感觉不那么刺耳了。看来让自己不开心的东西,实际上是自己不接纳自己,不放过自己。
下次再遇到这种淡淡的评价,我也会淡淡地说,我的确需要安全感,让我好好想想到底在担心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我只需做好自己的。这么想来,就更加释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209398/ad97b6b0f342bf5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