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有几天的闲暇时间,腻味了城市的喧嚣,打算出去走走,但又不想去旅游景区扎堆,于是约上几个好友一起来到了贵州黔东南,去寻找能寄放心灵的古寨。我们从从江县出发,驾车一路前行。
在离开321国道左拐至一条新修的狭窄水泥路,仅够一车通行,会车很困难,沿途经过两个村庄,时不时有家畜窜出,加上弯急坡陡,必须小心驾驶,10公里的山路缓慢行驶差不多四十分钟。
我们终于来到了朋友口中的上歹村,这是一个传统的苗族村寨,原始不敢说,但绝对的原生态,一个完全未被世俗污染的古寨!
村寨地处大山高坡,但青山环抱,古木苍翠,风景更是十分优美,气候宜人。
全村一共200来户1000多人,与大歹村分布在一条领脊上,最开始是深山老林,侗语称山冲老林为“歹”,居于大歹之上,故名上歹,海拔620米,全是上坡路,正是这10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这里数百年来几乎与世隔绝。
在村寨里随处可见苗家女在房前屋后绣花、或纺纱、或缝补,悠闲自在,自得其乐。
进入二十一世纪,很难想像还有这么一个原始的村落,有些屋顶甚至是用树皮遮盖,而里面的人在这样的房子里居住了几十年!
除了电线,这里与现代文明似乎还不着边际,,就连打谷也沿袭着古老的石臼舂碾的方式!
村寨里的人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的生活,生产生活完全自给自足,衣食住行,几乎都依赖于大山的馈赠。
这是一个几乎没有被汉化的村落,村民身着自已织造的苗族传统服饰,跟很多农村村庄一样,村里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很少看到青壮年男性,都到外地打工去了。
木屋层层叠叠,无序排列着,巷子和台阶由砂石垒成,而一到下雨便会泥泞不堪。
我们看到很多木楼已破旧不堪,有的甚至是危房,甚至随时都有垮掉的可能。
村寨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肥沃,但是长期基础设施差,又深处大山山顶,所以人畜饮水困难,村内无卫生室、无文化室,未通电话,只有简易公路,最近才正常通车。
村民告诉我说:曾经村庄里有四口水井,然而,如今只剩一口水井还有水,其他三口已相继干枯。
村寨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女孩子十五六岁就结婚生子,本是懵懂青春,却早早地背负起家庭的重担。
这是村民自行集资兴建的简易小学,历经风吹雨淋,早已破败不堪。
2015年,由慈善机构捐资兴建的上歹小学,如今学生们已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由于教育和学生资源有限,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高年级的只能前往十几公里外的学校了!
村寨民族风情独特,民风纯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受交通、通讯、教育滞后等制约,村寨经济发展缓慢,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空白。短暂的停留带给我们的除了震撼,还有感叹,一样的天空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生存与贫富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