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丹寨县的一个大山里有个美丽的古寨,而让村寨出名甚至吸引无数外国游客不远千里前去一睹风采的,是在村寨里传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纸!自古以来,村寨就有用树皮造纸的历史,世世代代沿袭着古法造纸技艺。
在我们祖宗的造纸术里,有安徽的宣纸、江西连四纸、四川的竹纸,还有云南纳西族、傣族的白地东巴纸。还有藏族人以藏药、茶树、沉香等制成的藏纸,又新疆维吾尔族的桑皮纸,当然,还有非常出名的贵州皮纸,用竹和楮树皮制作!
村寨周围是喀斯特山地,山上盛产构树,而构树皮是造纸提供绝佳原材料,夏季正是削取构皮麻的最佳时节。
把树皮割下来,先清洗干净。
古寨以传承古老的造纸术而闻名天下,有上千年历史,以生产白皮纸和彩纸为主,因传统工艺保留完好,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
这种古法造纸工艺非常的复杂,构皮麻削取后 刮去外层晒干后经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等工序变成像“棉絮”的形状!
然而再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就等它粘结成果冻状。
纸张成型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捞纸师傅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均匀附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就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纸。成百上千万次的实践中,捞纸工将手打造成了一杆秤,并养成了误差极小的手感。
而捞纸用的纸帘用细如发丝的细篾编织而成!
有趣的是:村寨里最“资深”的作坊,不是谁家的老房旧院,而是一处纵深不知其底的天然溶洞和另一处天然的岩壁。
溶洞里的天然石壁上,终年有泉水流出,村民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在这里造纸已有一千多年。而溶洞外余安高速穿行而过,洞内冬暖夏凉,泉水不断,为造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纸浆中添加植物的茎叶,制作出花草工艺纸!
湿润的白皮纸被放平压实,缓缓挤出水分,然后纸的命运就交给了这些晒纸的工匠。以前是用日光烘晒,现在已经换成了在室内用加热了的焙来烘干。又薄又湿的纸,是靠晒纸工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热的焙面上。
待纸烘干后,又要一张张小心翼翼揭下来。这事一般是女的来做,因为她们够细心有耐心!
村寨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大家都管这里叫纸街,每当天晴,纸街就会摆满晾纸的纸架,甚是壮观。
如此古老的造纸技艺吸引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
村寨里主要以生产白皮纸为主,当然还有部份工艺纸和彩纸。
拥有天然的环境优势和沿袭千年的严谨法式,再加上历代工匠的勤勉执着,让天工与妙手合成出这难得的尚品!
夜幕降临,纸街恢复了应有的宁静。匠心留千古,传承永延续,和许多传统技艺一样,村寨里的古法造纸也面临传承的困惑,现在造纸不挣钱,年轻人觉得辛苦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当,纷纷到外打工,留下来的越来越少,只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因纸而兴的村寨,它赖以生存的千年技艺还能否辉煌?也许时光深处会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