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学,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极高的地位。从某一方面,说中国古代是以文治国,亦不为过。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学的历史。
胡小石先生的这部《中国文学史讲稿》厘清了中国文学史的脉络,阐释了各个时期的文学的特点,很多观点使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一、文体。文字,最初是用来说事的,慢慢地,被赋予了美学上的意义。于是,便有了文学,便有了文学史。胡先生说:“美是一种超实用之物,犹如面上之须眉,有之,却无大用,然缺之,便觉丑陋。”
中国的文学,自来便与其他学问掺杂到一起。哲学与文学相混,文学与史学不分。
在中国古代,最正统,最受重视的文学体裁,是“文”。而不是“诗”、“词”、“曲”。“文”的体裁非常庞杂,有“说”,如韩愈的 《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有“表”,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有“赠序”,如宋濂的 《赠东阳马生序》;有“铭”,如刘禹锡的 《陋室铭》;另外还有记、疏、诔、奏、启,等等。
不过,在本书中,上面的“文”并不是胡先生讨论的重点,尽管,在古代,唐宋年间,官府的公文已经要求使用“四六文”(骈文),但是,本书的重点还是放到“诗”、“词”、“赋”等文体上,连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都涉及不多。按照胡先生的观点,散文不是文学的正宗,或者说散文不是纯粹文学。
古代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代表的文体。我们一直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再往前,还要加上“楚骚汉赋”。每种文体,都是最初时候很兴盛,后来逐渐衰败,终于出来一种新文体代替旧的,而总有一班人要保留旧的文体。胡先生引用清初大儒焦循的话:“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所胜。”焦循是刘墉的弟子。
二、诗经。中国可靠的文字,最早始于殷商;而中国文字史的信史时代,当自周始。周朝最早的文学作品中,以《诗经》的年代最早。
经胡先生考定,《诗经》所经过的年代为从文王起至定王八年(前599年)止。
屈原从《诗经》到《楚辞》,中间约经三百年。短句变长句,短篇变长篇。后来各代文学,也都是由短篇到长篇。如词在唐与五代为小令。小说在唐代为短篇,宋、元的章回体,仍继短篇而起。曲在元代为杂剧,后来发展到长的传奇。
凡文学发达的时代,多带道家色彩。儒家讲礼乐与躬行实践,将文学视为小道。法家功利,讲究富强之策,崇尚武力,对于文学更是不屑一顾。而同是道家,胡先生这样论述老庄的区别:“老子、庄子严格说来,也并不同道。老子重入世,所求惟用,故其末流每变成阴谋家;庄子重遗世,不大求用,但只求全,故其末流最易变成个人主义者。”
三、汉赋。楚辞与纵横家言,结合起来,就是汉赋。汉赋的特点是有许多生僻字,韩愈说“不文必须略识字”。到宋代欧阳修之后,为文就不大讲究识字了。
汉代有两个时期文学最昌盛,一个是国力最昌盛的汉武帝时期,一个是社会最扰乱的东汉末年建安时期。
司马迁胡先生特别推崇司马迁的史记,认为他写叙事文是“古来第一能手”。“后来清代桐城派的文人,口口声声讲学《史记》,其实他们顶高不过学得欧阳修而已。真能学《史记》的,恐怕正是《水浒传》的作者。”
读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四十二章经》,关于这部佛教典籍,相传是东汉年间译出的佛典。胡先生则认为是六朝人伪作。这个说法和梁启超是一样的。梁氏在《四十二章经辩伪》中,说此书必为中国人所作,而不是译自印度。“其年代最早不过吴,最晚不过东晋。”
汉朝出现了七言诗,第一首纯粹的七言诗,是张衡的《思玄赋》后面所附的系诗《思玄诗》,书中只录前四句,全诗如下:
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淸只怀忧。
愿得远度以自娱,上下无常穷六区。
超逾腾跃绝世俗,飘飘神举逞所欲。
天不可阶仙夫稀,柏舟悄悄吝不飞。
松乔高跱孰能离,结精远游使心携。
回志朅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何思?
声律起始于魏晋之际,但并没有被应用。南朝永明年间,沈约创“四声”,并提出“八病”之说,自此声韵之道大行,律诗才能得以出现。在书中,胡先生对“八病”有详细的解释。
六朝时,文人多出在南方,经师(儒家)多出在北方。
四、唐诗。与我们的想像不同,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但在胡先生看来,他的风格是复古的。杜甫则正好相反。
一提起古文运动,便想起韩愈、柳宗元来。但其始祖应为西魏苏绰。大统十一年(545年),苏绰作《大诰》,文字简练流畅,一改自晋以来的浮华文风。胡先生对于提倡古文运动的韩愈是极其瞧不上的,在他看来,韩愈的文章和私德,都颇有可指摘之处。
李白李白的《菩萨蛮》,胡先生认为此词“虽工丽而衰飒”,李白当不屑为此,从风格上看,应是温庭筠所作。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五、宋词。都说唐诗宋词,唐代的文学,自是以诗为中心的。但是在胡先生看来,宋代的文学却不是以“词”为中心,而是以“散文”为中心。散文八大家有六位在宋代,更何况北宋为理学发端,有周敦颐、张载、朱熹,南宋还有陆九渊。
其原因在于科举,唐以诗赋取士,所以唐朝“诗”最盛;宋以策论取士,所以宋朝“文”最盛。
对于词来说,北宋的词是入乐的,有谱可歌,而到了南宋,词已脱离乐的束缚,是词社中文人相聚的产物。但是南宋何以词不入乐,胡先生没有在书中详细说明。
在说苏东坡和辛弃疾两人词的区别时,胡先生说,苏为纯粹的士大夫词,而稼轩则为英雄之词。而王国维则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相较而言,胡先生更欣赏辛弃疾,说他的词“阔大处尽其阔大之材,精细处尽其精细之妙”。
胡先生又极赞李后主的词,称不惟为十国词人之冠,后世亦无有能及之者。他很赞同王国维对唐后主的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提荷人类罪恶之意。”
胡先生对词的好恶同王国维是一致的。在《人间词话》中,王静安说:“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冯延巳)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晏殊)、永叔(欧阳脩)、子瞻(苏轼)、少游(秦观)而不喜美成。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
六、大师。本书只由上古开始讲起,到了宋朝便结束,没有宋末、元、明、清没有内容,非常可惜。尽管在其中的章节中有不少地方涉及到这三朝的相关内容,让我们可以窥得胡先生思想之片羽。
本书为讲稿,很多地方点到为止,在课堂上当另有发挥。使人一面读书,一面遥想大师的风范,不禁心生向往,恨不能够在课堂上一睹胡先生容貌。
本书封面上的胡先生书法胡先生是南京人,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本书封面即是胡先生的诗词和书法。
题三清阁
翠壁苍涛展海图,飞楼霞起镜天虚。
滇池佳丽九州无,纵壑扬帆人附芥。
攀高入隧螘穿珠,登临何事说西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