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余生沙漏,刻苦铭心读书让生活美好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作者: 红烛饕餮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0:31 被阅读16次

    北京有个叫法源寺的古刹,原名悯忠寺,唐太宗晚年所建,为缅怀烈士。庙里有两株两百多年的西府海棠,一个名叫龚自珍的诗人偶然整理旧物时,发现一包这两颗古树落下的海棠花瓣,感而有词,写下诗句: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这本北京法源寺,就是从这些落花一样的人说起的。时间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中国,曾经伊丽莎白女王的使者口中的那艘华丽的破船已然千疮百孔,历经两次鸦片战争,新疆战争,俄国人的压榨,太平天国的洗礼,慈禧老太太的穷奢极欲,这片土地一片灰暗,土地上的人们灰头土脸。

      新年正月初二,北京城的法源寺又冷又萧条,全然没有过节的气氛。一个身穿黑马褂灰长袍的青年独自走进寺庙,对着古老的石碑上的刻字钻研起来,俞显得孤独冷清。法源寺的住持佘法师看这位青年不凡,大过年的竟忘我地钻研起龟趺来,如此风景,居然也使得他忘我地看着而不知言语。

      和尚与青年人交谈一番,才知青年名叫康有为,而法师,则是当年袁崇焕被冤杀后替他料理后事的一名佘姓仆人后代,当年袁崇焕就是在法源寺超度后下葬的,因此与这古刹结下机缘。他们说起袁崇焕,明朝末年的名将,打仗十分了得,早在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就在辽东抵御清兵,宁远大捷更是将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打得一病不起。后来被猜忌罢免,熊廷弼坐镇辽东不久又被冤杀,传首九边。轮到崇祯皇帝上台后又重用他,让他督师蓟辽,世人因此又称他袁督师。当时的人都认定有袁督师在,满清人就入不了关,可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也给冤杀死了,杀他的人就是最信任他的崇祯皇帝,先是下狱,再凌迟处死,弃尸桥头。

      康有为感慨叹息,在近代中国,想要为国家做事,太难。为集体付出真心诚意的,常常以悲剧收场,两百年前的袁督师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转而又向认真倾听的佘法师讲述老师九江先生死前将平生所著一一烧毁,用行动表示中国知识分子当尽弃俗学,以行动救世。是康有为大受刺激,发誓要走一条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救国路。

      和尚惊于这个年轻人的学问和胆识,问他,康先生您是要上万言书,拥护清政府变法?

      康有为点头默认,目光移向庭院内的丁香花,若有所思。

      和尚双手合十,佛法说因缘,因是“先无其事而从彼生”,缘是“素有其分而从彼起”,我想康先生必能如王安石故事,得君行道。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将诺大的皇城照的金光闪闪,一点儿也看不出落寞衰败的影子,更别提当年英法联军持着火把大棒在太庙眼皮子底下烧杀抢掠的往事残影了。可你若站在高出,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来这落日的余晖亦也是有私心的,它颇为偏心地将大多的光亮洒在好山好水的颐和园,这儿的宫女太监匆匆忙忙地进进出出,服侍着一个衣着华贵的丑陋老太太。这个叫做慈溪太后的女人手握着中国最高的权力,看着桌面上摆出来的一百二十八道菜略微沉思,究竟该先从哪一道菜开始呢?而不想这一顿满汉全席,竟是一万五千个农民吃饭的总和,价值白银一百多两。

慈禧

      而这一头的紫禁城,却黯淡得如同黑夜。皇帝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养心殿的御座上,旁边的太监宫女无不狡黠地侧目盯着皇帝,全都是老佛爷的爪牙,皇帝很清楚,恨不得叫侍卫把所有这样的狗腿子血洗一通,可侍卫的眼神里,竟也是这般狡黠。他百无聊赖地看着大殿外辉煌的建筑群,康有为的上书在他脑子里糊里糊涂地瞎转。

      转眼又是数年,中国又输了甲午战争,割地赔款,洋务付之一炬。康有为在几年里开创学堂,言传身教,教出了一大批像梁启超这样的先进学生,他们看今日中国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了,遂于1895年京城大考时发动上千名巨人一同上书皇帝,要求变法。如佘法师所料,康有为得到了光绪皇帝的信任,虽然这个皇帝没有权力。

      可是,当一个无权却勇敢的皇帝,一名愤然救世的先知和一群敢为人先的仁人志士他们携手站出来时,便足以在这个落寞麻木毫无生气的北京城掀起一场惊涛骇浪。

故宫

      这一年北京才十月份便是红妆素裹,法源寺依旧冷清得近乎死寂。一个清癯疏淡的书生来到这里,观赏这座老师口中赞不绝口的法源寺,他刚刚被会馆的官吏扫地出门,一身晦气,仰头看见大雄宝殿上乾隆所题的“法海真源”匾额,佛法与政变统统涌入脑海,陷入沉思。

      后面走来一个青年人,目光炯炯,肤色黝黑。书生注意到他,交谈一番,竟都是广东老乡。

    两人就佛法开始谈论,佛法说破除我执,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年轻人引经据典,从《华严经》说到五代的周世宗灭佛,破山和尚吃肉,他认为真正的佛门精神乃是“凄然出世,再浩然入世”,今日之佛教徒,看似虔诚,整日念经礼佛,吃斋拜佛,都不过是误解而已。

    书生听他言论,不禁为之一振,如遇知音。当下拜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忙言失礼,说:“我姓谭,名嗣同。”书生眼睛放光,伸手握住他,原来这就是湖北巡抚的公子,皇帝亲封的军机章京。书生激动地爆出姓名:“我就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

    雪还在下,凄清惯了的法源寺涌现出一丝生气,又一对知音在此相遇携手,佛法中的因缘便是如此了吧。

      这本书后面的故事,就是那段戊戌政变的历史了。你知道的,勇敢的皇帝和他敬爱的臣僚们三月间颁布了一道又一道的诏书,军机处那件阴暗的小房子里灯火通明,几个年轻人没日没夜地为这个行将就木的帝国大厦规划新的蓝图。你也知道的,那一张又一张写在金黄色绸缎上的谕旨,被太监们极其恭敬地捧着一路走出紫禁城,下一秒便如一张街角废纸般被西太后,被袁世凯,被千万麻木不仁的老百姓踩在脚下。

袁世凯

      又许多年过去了,大清亡了,袁世凯死了,孙中山病逝了,共产党来了。康有为成了举国知识分子唾弃的顽固派,梁启超转而骂自己的老师是大言不惭之书生,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光绪皇帝最终陪着慈禧老太太一块儿入了土,法源寺的主持佘法师被义和团乱刀砍死。佘法师的弟子回到法源寺祭拜佘法师,康有为赴青岛途中亦回法源寺看望故人。此刻物是人非,先行者们已然逝去,留下来的,古刹重逢。

      这是1927年,他们这些中国早期奋起救亡图存的人,从清末走到民初,他们夜以继日拯救的土地,依旧凋敝贫瘠,乌云笼罩,改良不成,革命也不成。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已,然而中国这段黑暗的时间毕竟太长了,康有为纵是先知,纵是古今大学问者,也看不透等不到。而谭嗣同、光绪帝、佘法师他们的血终究是过早的流尽、干涸,归于尘土。因此我们便容易理解当年龚自珍的那句诗: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花犹如此,人何以堪。龚自珍忍痛不去怜惜这些落花,是因为人个体便已像落花一样,飘荡于世,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皆不可知。

    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相关文章

  •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北京有个叫法源寺的古刹,原名悯忠寺,唐太宗晚年所建,为缅怀烈士。庙里有两株两百多年的西府海棠,一个名叫龚自珍...

  • 莫怪怜他,身世依然似落花——读《北京法源寺》

    书名:《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算起来看过李敖的电视节目访谈,也看过他在高校的...

  • 寂寞余花

    初秋时节,心中焦虑,人事扰扰,车马纷纷,偶忆《北京法源寺》。大学时读《李敖大全集》,开篇第一文便是《北京法源寺》。...

  • 浅读胡适

    读胡适,始于台湾才子李敖,当年是看《北京法源寺》才了解李敖先生,因李敖先生向来放荡不羁,但是对胡适的评价极高,兴之...

  • 今天第一次走进法源寺

    法源寺,记得那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开始知道,2008年正式开始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全本小说里边只有提...

  • 《北京法源寺》变法者的皈依

    李敖《北京法源寺》 契阔四十载,难忘大陆人。再读李敖已是12年后… 目睹一本充满英雄主义,大是大非的《北京法源寺》...

  • 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

    拜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拜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后,一些感触颇多,有意犹未尽之意,又佛缘因果佛门之地引出华章,由悯忠...

  • 李敖的“大卸八块”读书法

    李敖是台湾著名作家,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等100多本著作,其中《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

  •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从神秘的棺材到掘坟,一幕幕悄然落下。死去的停棺于此,活着的终将死去。小说固然有小说的写法,不过,李敖笔下的法源寺是...

  • 读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还没看完,目前有以下一些体会: 1、感觉其更多的是利用小说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w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