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作者: 戴3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4:09 被阅读0次

从神秘的棺材到掘坟,一幕幕悄然落下。死去的停棺于此,活着的终将死去。小说固然有小说的写法,不过,李敖笔下的法源寺是整个小说的魂归之所,四十年前又四十年后,死去人的棺材,活着的老翁皆走向这个魂归之所。小说此时已尽落幕,故事的所有线索和矛盾都皆因法源寺这一未朽的古刹再次达到新的焦点。

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

多少功名尘与土,法源寺前停棺椁!

前有袁崇焕、后有谭嗣同,他们英魂不朽,给这曾于唐太宗征高丽败北而建的悯忠寺赋予了一次次厚重的历史气息。是的,它不同于北京任何一个寺庙的热闹喧嚣,有的只是晨钟暮鼓,门可罗雀。可就是这样一座寺庙,在这个历史的风口浪尖承载的却是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书里的话说:“法源寺不是避难所,法源寺是一个前哨、一个碉堡、一个兵工厂。”

曾几何时,他们高谈阔论、气宇轩昂、意气风发;曾几何时,人去庙空、横尸法场、身首异处。变了的不变的,紧接落幕。我仍记得康有为初来法源寺曾许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豪情壮志;我仍记得谭嗣同曾于法源寺论证自己用死的行动证明改革之不可行;我曾记得40年后,花甲老矣的康有为重回法源寺而寻得自己历史定位的答案……

可是,幕已落下,棺椁停留,一切的努力与抗争皆过眼云烟,斯人已逝。留给我们了什么?我们对历史的二分早已颇多异议,哪个是改革派,哪个又是革命派?站在历史的路口,凭空望去,谁又能说个孰是孰非?哪个先进又哪个落后?误解颇多,偏见亦颇多。

请收起诸君傲慢的偏见,读一读李敖笔下的《北京法源寺》,不妨放慢脚步去思考历史背后的底色。

我仍记得书里一句颇令我感慨的哲理,留作结尾再合适不过:光明把影从形中推出,但影紧迫不舍,直到光明疲倦的时候。在黑暗里,会慢慢感觉:影进入了形,重合了形,使形融化——不是影没有了,而是形没有了。影之于形犹梦之于眠,犹刃之于刀。影并没有在黑暗里消失,只是染了更深的颜色。”

                2017. 1.23於阳明书屋六天看完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相关文章

  •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从神秘的棺材到掘坟,一幕幕悄然落下。死去的停棺于此,活着的终将死去。小说固然有小说的写法,不过,李敖笔下的法源寺是...

  • 寂寞余花

    初秋时节,心中焦虑,人事扰扰,车马纷纷,偶忆《北京法源寺》。大学时读《李敖大全集》,开篇第一文便是《北京法源寺》。...

  • 浅读胡适

    读胡适,始于台湾才子李敖,当年是看《北京法源寺》才了解李敖先生,因李敖先生向来放荡不羁,但是对胡适的评价极高,兴之...

  • 今天第一次走进法源寺

    法源寺,记得那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开始知道,2008年正式开始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全本小说里边只有提...

  • 《北京法源寺》变法者的皈依

    李敖《北京法源寺》 契阔四十载,难忘大陆人。再读李敖已是12年后… 目睹一本充满英雄主义,大是大非的《北京法源寺》...

  • 世间繁华,不过一掬沙……

    拜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拜读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后,一些感触颇多,有意犹未尽之意,又佛缘因果佛门之地引出华章,由悯忠...

  • 读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看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还没看完,目前有以下一些体会: 1、感觉其更多的是利用小说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

  •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的视线在空中与作者相撞 这是李敖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读后让我们可以领略...

  • 千古与万岁

    初中的时候读《李敖文集》,有《北京法源寺》和他的一些杂文,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数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北京法源寺》里就还...

  • 关于李敖,怀念李敖

    昨天,台湾作家李敖走了。 虽然李敖的书没有认真读过,《北京法源寺》这部书也只是读了一个开头,但这么些年,看到李敖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o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