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作者: 戴3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14:09 被阅读0次

    从神秘的棺材到掘坟,一幕幕悄然落下。死去的停棺于此,活着的终将死去。小说固然有小说的写法,不过,李敖笔下的法源寺是整个小说的魂归之所,四十年前又四十年后,死去人的棺材,活着的老翁皆走向这个魂归之所。小说此时已尽落幕,故事的所有线索和矛盾都皆因法源寺这一未朽的古刹再次达到新的焦点。

    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

    多少功名尘与土,法源寺前停棺椁!

    前有袁崇焕、后有谭嗣同,他们英魂不朽,给这曾于唐太宗征高丽败北而建的悯忠寺赋予了一次次厚重的历史气息。是的,它不同于北京任何一个寺庙的热闹喧嚣,有的只是晨钟暮鼓,门可罗雀。可就是这样一座寺庙,在这个历史的风口浪尖承载的却是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初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用书里的话说:“法源寺不是避难所,法源寺是一个前哨、一个碉堡、一个兵工厂。”

    曾几何时,他们高谈阔论、气宇轩昂、意气风发;曾几何时,人去庙空、横尸法场、身首异处。变了的不变的,紧接落幕。我仍记得康有为初来法源寺曾许下改变中国命运的豪情壮志;我仍记得谭嗣同曾于法源寺论证自己用死的行动证明改革之不可行;我曾记得40年后,花甲老矣的康有为重回法源寺而寻得自己历史定位的答案……

    可是,幕已落下,棺椁停留,一切的努力与抗争皆过眼云烟,斯人已逝。留给我们了什么?我们对历史的二分早已颇多异议,哪个是改革派,哪个又是革命派?站在历史的路口,凭空望去,谁又能说个孰是孰非?哪个先进又哪个落后?误解颇多,偏见亦颇多。

    请收起诸君傲慢的偏见,读一读李敖笔下的《北京法源寺》,不妨放慢脚步去思考历史背后的底色。

    我仍记得书里一句颇令我感慨的哲理,留作结尾再合适不过:光明把影从形中推出,但影紧迫不舍,直到光明疲倦的时候。在黑暗里,会慢慢感觉:影进入了形,重合了形,使形融化——不是影没有了,而是形没有了。影之于形犹梦之于眠,犹刃之于刀。影并没有在黑暗里消失,只是染了更深的颜色。”

                    2017. 1.23於阳明书屋六天看完

    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李敖《北京法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o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