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始因为兴趣选课的缘故,同时选择了三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相关的课程(宗教学原理,古典社会学原理和英国文学选读),再加上两门旁听的课程(心理学导论和现代语言学流派),总共在五个感兴趣的崭新领域开始较为系统的入门。随之而来的便是冗长而且飞速增长的阅读书单。本学期,读书成为了我大学生活的主轴与主题。借由简书这个平台,我希望能够记录每天的读书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一方面迫使自己反思所读内容从而读有所获,另一方面也为了积累素材和研究兴趣点用于期末论文的写作。
宗教思想史(米尔恰。伊利亚德):1-39.
这本书其实在之前我初中的时候就尝试阅读过,但因知识浅薄而印象不深,如今因为选课的缘故再次捡起。开篇讲解石器时代人类文明的黎明期,原始人类的对于万物的原始崇拜观念,同时附带讨论一系列重要标志性仪式的出现(丧葬制度等)和原始神话的诞生。在第一章中讲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原始人相信从树木到猎物,万物上都有神灵附着。这让我联想到本周刚刚读完的《大门口的陌生人》一书,书中提到了鸦片战争前后在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秉持的万物有灵论观点。我产生了两点疑惑:1.两者是一样的吗?2.可否认为,尽管中国的神学体系在远古至近代已经发展庞大,但正因为其组织的松散性,而导致了在广大百姓心中原始的万物有灵崇拜仍然没有被多神教体系完全取代呢?(甚至可能有第三点:3.这一松散型是否与《怀柔远人》一书中对于中国对于外邦的传统观念:差序包容体系有相似之处呢?)
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176-231.
本书阅读的原因听从老师的建议,通过阅读这本书来补上社会学概论这一课。今天看的章节主要针对家庭建设相关问题,探讨了有关于家庭内的男女权利平等,性别角色分工和各式新式家庭(单亲,同居,同性婚姻等)社会思潮的变迁问题。这一段读书的最大感受是首先很多在西方已经获得了认可的现象(同性恋结婚,无婚姻同居)在中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仍然属于难言之隐或是社会的反面。这让我提出两个问题:1.当我们在一切观点上向欧美看齐时,真的欧美社会思潮所代表的就是先进的吗?是否在国家间存在差异(中国特色道路)?2.正如之前我所读到的对于同性恋的一条伦理学质疑,如果我们承认了同性恋的合理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人和鸭子的结合呢?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马林诺夫斯基)53-79
本书今天阅读的内容很有趣是对于参与库拉物品交换范围内各个部落的原住民的情况介绍和自然地理情况的描述。其中比较吸引我的是当地人对于死后灵魂归属的看法:虽然同样是死后灵魂归往他乡,但是居住在两地且有来往的两个部落认为的灵魂对所却并不相同。作者提出了和我相同的疑问:他们之间不会吵起来吗?当地人的回答却十分有意思。他们只是淡淡的回答:他们去他们的,我们去我们的。我想其中是有着原始的兼容并包意味的。他们甚至认为如果其中一个部落的人如果客死他乡,可以先迁就的前往当地人的灵魂归所,在等机会随着灵魂间同样存在的库拉制度而借机坐船回到自己的终点。我想这样将死和生完全等同的时间观里,死亡也不痛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