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笼门”
记得住院治疗那会儿,正好遇到疫情严重时,所以病房的管理措施是——“家属可以选择和病人一起困在病房里,不能外出,离开病区超过五个小时,就需要重新核酸;或者家属离开病区,病人的生活要么请护工,要么病人自理,”——毕竟家属进病区,需要24小时内的核酸报告。
记得,在住院后期,因为和病区里的大夫都熟悉了…
所以偶尔玩笑:“如果你爸,选择在病房陪护——非得疯了,不可!”
的确,在病区里是遇到过守护病人24小时,寸步不离的病人家属,时间长了——虽然没有“疯”的程度,但是在局限的空间里,整日面对与病痛抗争的家人,他们的神经,确实正经受着一场考验!
在病区里遇见一位来自徐州的护工阿姨——她晚上住在比较“冷清”的病区的长凳上,白天的吃食,也以抗饥饿的面食为主,但是她的乐观,却常常给人以温暖的觉知…
夜读的时候,看了讲“抑郁孩子”的文章,虽然文章里把孩子们两点一线,周末补习班的生活比作“牢笼”,有些夸张了!
但是这场“学生”,“学生家长”间的“内卷”——的确让身为学生的孩子们,十分辛苦,少有情绪释怀的机会,甚至会多了心理困扰,甚至负面情绪的可能!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