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四个定位”和“两个读懂”之后,今天再去听关于深度备课的三个核心方面,由最开始的宏观到微观,再到细化课堂中三个核心的部分:核心目标,核心问题以及核心活动,我现在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并且做了一副思维导图来理清这三部分的内容。
首先是确定好核心目标,我认为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确立目标之后我们才知道怎么去做,如果目标定位偏移,那么这个课堂落实到孩子自身的学习可能就出现偏移。在教学目标的描述方面,我们不应该有主体错位,前后重复的错误,教学目标的描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不能是教师,并且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教学目标,在描述上更加简明扼要,具体可测。所以针对于描述教学目标的对策:
1.主体明确,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能去干什么,学生会什么,学生理解什么,学生掌握什么……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2.动词要具体利于检测出学习结果
在教学目标中动词要具体,在课堂的实践中才会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如“说出……”“列出……”“想到到……”“找出……”
3.教学目标内容要精练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方面,教师不能出现定位不准,含糊不清,内容多杂,无法检测,三维目标无关联的情况。我们应在定位上前后对应,切实可行,所以针对于定位教学目标的对策:
1.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要相互对应
处理好单元重点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后两维目标要与一维目标对应
通常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在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包含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所以如果把知识与技能看成是一维目标,把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看成是过程与方法。那么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后二维目标。在教学目标定位中,后二维目标要与一维目标对应。
3.切合实际,有序分解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可实践的,可操作的课堂,所以先确定实际的核心目标,再进行知识外延,有序的进行分解。
接着我们要将核心目标问题化,也就是核心问题。针对于核心问题,我们要具有指向性。根据核心问题分解成几个主要的问题,再明确问题的指向,指向成孩子可操作的,可实行的核心活动。
核心活动是为了落实核心目标,解决核心问题所设计的具体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结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为例关于三个核心进行个人非常粗浅的分析。
确定好核心目标后,才能转化出核心问题,从而支撑核心的活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凝聚核心,才能引领突破!这三个核心在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真正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