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雾在哪儿》

作者: 张秋琼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7:29 被阅读0次

李老师执教的《雾在哪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节课,李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很强,整节课的设计流畅、生动、灵动,那我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欣赏李老师这节课带给我美的感受以外,更关注的是这节课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优化这节课,是否更为关注学生。

这节课李老师注重对朗读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感受雾的特点,主要使用的信息技术功能有:抢权、随机挑人、反馈器收集数据、二次作答、计时和平板推送小组作品。从流程上看,每一个时机使用信息技术都是合理、自然而不是形式 化的,我自己上课也许还要蛮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才能到这个层次,但因为是旁观者,也有自己一些小小的想法。

图一

图一:在指导“我要把大海藏起来这句朗读时”,有些细节可以看出老师很细心,比如把没有人关注的选项4藏起来,老师主要采取了二次作答的形式收集数据,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老师设置好的4个选项,然后指导朗读后再进行二次作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朗读是有对比再进行作答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状态。

但在这里我认为学生对比和思考是比较仓促的,是不是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怎样停顿,把学生的停顿设置为选项作答,然后再随机挑人请学生读、听、体会背后的感情(雾是淘气或是自信的),再进行二次作答,挑变更学生说想法最后指向本质——有时朗读不止一种停顿、不止一种读法、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感情表达。在这里老师只是利用了数据去检测情况,我想更好的利用数据决策、去互动、去对话,更能看到孩子的思维。这是我认为的一个小小遗憾。

图二 教师预设读法

图二:这里老师让同学们小组合作、平板推送小组作品,老师计时给孩子任务观念,在这里可以看到学生作品成为素材,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但另一个遗憾在于我觉得老师预设还是多了些,老师自己选择了两个小组作品,示范读完后师生快速选择右边的作品,但是老师最后课件呈现的预设读法并不是前面两种,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失误,不如用学生的作品上改进,现场标注,我认为这样的生成会更自然。

一节课因为真实、生动才有这么多可学习可探讨的地方,我的见解可能还不大成熟,自己的信息技术融合课实践还不够,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相关文章

  • 看—《雾在哪儿》

    李老师执教的《雾在哪儿》是我非常喜欢的一节课,李老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很强,整节课的设计流畅、生动、灵动,那我作为数学...

  • 看雾

    云封闲门断是非,也不妄然去参机。 雾在山谷任来去,风从枝上自由飞。 原创

  • 雾看

    清晨一雾,楼不见顶,雨打窗,叶滴水,心静人懒不想起,夏已立,天还冷,多少心事显梦境,谁懂我,我懂谁,世事就是造弄人...

  • 看雾

    起雾了眼看着它蒙蔽了海面苍茫的辽阔在人间攻城掠地像极了人们某一时放纵的迷茫情绪淹没了心中所有的山水 哦,不也许它只...

  • 看雾

    我抬起头, 目光穿越时空, 望向远方的山峰, 却被层层白雾遮住了视线。 那雾飘在空中, 笼罩着那片山域, 弥漫在半...

  • 看雾

    夜幕开始降临, 一层稀薄的,像纱一样的,乳白色的气流,在这枝头轻轻地荡漾着。 灰色的浓雾弥漫了大地,好像在掩蔽着自...

  • 小心思

    你看,夜深了,静悄悄的 你看,长街昏黄,车鸣声远去 你看,月亮在哪儿,星辰在哪儿 你看,醉酒熏人,微风醇香, 酒瓶...

  • 雾看河山

    旅途随笔 2010年11月7日清晨 晨雾如烟,雾看河山。贫富临渊...

  • 局里看雾

    17岁,我在局里看雾。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却觉得我在濛濛的雾里看到了隐约的光。 当代青少年在网...

  • 清晨看雾

    清晨看雾 我原以为自己是讨厌清晨雾的,因它阻挡了远行的脚步,阻挡了远眺的实现,阻挡远方的美好。 选了一个冬日的早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雾在哪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ub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