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的一天,英国“五月花”号轮船抵达北美大陆,就此掀开了美国历史的帷幕。
随船而到的不只是102个新英格兰移民,他们也带去了知识与文明(当然也有丑恶的一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殖民者踏上了北美的土地,如火如荼的开垦、建设、掠夺开始了。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平时劳作之余的娱乐消遣能有什么呢?无非就是当面听别人说话和阅读别人写在纸上面的话。由此,印刷机和受过教育的移民成了这个世界的主要文明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在故国受到了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而被迫流亡,所以他们渴望自由,无论是对文化知识的自由还是宗教思想上的自由。
这也正是美国迅速崛起的原因。成吨的书籍随着一艘艘货轮抵达,印刷机这种当时昂贵的大件也在当时有实力的学校里出现,随后也诞生了第一批美国本土的报刊。
任何人都有阅读的权利和自由,无论是贫苦的农民还是富裕的地主和暴发户,都能在田间地头享受到黑纸白字的能量补充。美国独立前成年男性的识字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5%左右,仅凭这一点,足以让美国在后来的二三百年期间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娱乐至死》一书封面然而,《娱乐至死》一书认为,在美国印刷文字的没落和思辨的衰落的并非来自于统治者的管制与独裁,相反地,印刷机的天敌是另外一个极端的人类发明——电视机。
电视机和电视节目的普及让所有的事情带上了娱乐的色彩,包括原本最为严谨的需要用文字才能准确体现的领域——法律和政治。
人们开始只关注发生了什么,不愿去思考图像背后的意义。再严肃和可怕的电视新闻过后,长相端庄的主持人就会笑着进下一段广告,广告过后,观众们甚至都记不得上一条新闻说了什么。
从这个层面来讲,电视的出现给人们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降维打击,这也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一些国家对国民的降智化管理——你不需要搞文字狱,严格控制监视人们的言行,人们自然会在一个满是娱乐的世界中迷失自我。
如果《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还在世的话,他应该还会写一本《娱乐至死2》,不如就叫它《娱乐致命》吧。他肯定会写网络的普及以及第二次思想降维打击——脸书、推特、微博、朋友圈、快手以及抖音。
娱乐确实能至命。前段时间高以翔的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但这不是首例,26年前,一代传奇歌手黄家驹就是因为在录制综艺节目是受伤,最终医治无效而去世。至今每到他的忌日,我都很大概率会一个朋友圈:26年前6月的一天,东京下着小雨。
《追我吧》永久停播了,一条鲜活的生命也永远停止了。但肯定还会有《逮我吧》、《抓我吧》甚至《搞我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充满这些纯娱乐的世界,高以翔只有一个,但娱乐业的受众有数十亿。如果有一天抖音、快手没了,那也会有颤音、慢脚取而代之。
网络时代人们更加疯狂,更不愿意去思考和实践,而是流连于五彩斑斓的图片和短视频,看完一个滑到下一个,除非特别好笑,否则滑到下下一个视频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忘了上上一个视频里的人出了什么洋相。
我们似乎成功地被网络控制了,同时也被铺天盖地的压抑和焦虑感所包围。
贩卖焦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虽然如今在一直提倡传播正能量,但网络上大部分大V和粉丝众多的营销号都是在靠贩卖焦虑创造流量。
向年轻人贩卖就业焦虑和买房焦虑,向中年人兜售失业焦虑和教育焦虑,向老年人推销健康焦虑和养老焦虑。
满眼都是喜提劳斯莱斯和迈巴赫的青年才俊,住着深圳湾一亿豪宅的微商X总,刚刚成功获得1000万美元天使投资的创业牛人。
观众知道这些东西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并且其中不一定都是真的,但我们就是忍不住地一个一个去看,一条一条去刷。看完之后一声叹息,骂一句这操蛋的世界,然后想一想要不要明年回老家考一下公务员。
希望我们还能继续阅读,保持思考。希望我们还能对这世界抱有希望并付诸努力。
希望我们不要被焦虑搞死,不会被娱乐要了小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