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月色

作者: 庐山樵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6:36 被阅读10次

    那年中秋前夕,我收到二哥张新秩先生从台湾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三民书局印行的台版书籍,并附有一信,二哥殷勤嘱咐,要我多读读传统诗词,我们兄弟远隔千山,相约互读,聊寄相思。其中夹有二哥手书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手卷。书法劲健俊拔,意态飞扬,虽是近书,仍墨色沉静,水气淋漓,让我激动不已,泪眼模糊。

    我的思绪,回到十几年前的那个秋天。那时正是枫叶飘丹,秋风送爽的日子,我们相识在庐山桃花源中,因相同的志趣与爱好,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二哥长于诗词,沉醉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仰慕陶渊明的为人与风骨及苏东坡的放达与深情,对东篱览菊,秋月传怀情有独钟,我们也因陶菊而结缘,因苏月而传情。这次随邮寄书,不由得让我想起九百多年前那次朗然如照的千秋月色及醉意酣然的旷古深情。

    那是苏轼到任密州后的第二个中秋。本已是想与弟弟子由能够靠近点工作,没想到任密州后仍是不能相见,屈指数来,大概已有六、七年之久了吧,也不知他们一家大小现在过得如何?想念兄弟之情、家人之亲与日俱增,想当年兄弟俩"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那时的意气风发,让朝野上下都为之惊羡。当朝的太皇太后甚是怜才,曾对皇帝说是我朝万幸,又添两位未来的宰相之才,一定要好好爱护,倍加珍惜。

    然事情总难预料,当王安石推行的改革步骤让他感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时,他不断的上书执言,表达自己对改革的看法,朝中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如司马光们却躲得远远的,缄默不语,只有他秉性耿直,秉笔直书,不吐不畅,让当权者极为不快,且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大,以至水火不容。长安是呆不下去了,不如远离庙堂。于是自请外放,回避争执,回避喧嚣。一纸圣令,便携家带口,来到婉约如水的江南。

    杭州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对于天性豁达,命酷山水的他来说,无异是引龙入海,放虎归山。白天处理繁杂的公务,晚上对月朗吟自我的诗篇,忙时走村串户,查寒问苦,暇时则泛舟湖上,理歌缦弦。不断地与一些文人雅士、僧侣艺伎交往。不知不觉五年过去,家人天各一方,天涯涕泪,念弟的情怀时时在心中隐动,希望朝中能把自己调到与弟弟相近一点的地方,于是一纸圣令来到密州。密州离子由的汝州仍是山遥路长,相去甚远,不能与亲弟相逢,转眼,又是两年。

    弟弟子由是个稳健持重的人,平时是敏于事而纳于言,但也常常是因哥哥的仗义执言而受牵连,兄弟俩也经常相互劝慰,取长补短,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此,他们不免付出成倍的代价。真是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路的坎坷颠簸与兄弟阻隔让他们更是彼此牵挂,心有所念。此念在心中常常是隐隐作痛,愈演愈烈,虽不肯说,却也难忘,纵然欲说,天涯路遥,脉脉此情谁诉?他是个豁达的人,纵情时可能忘乎所以,孤寂时又泪流满面。常常是借酒浇愁,对月伤怀。

    这年中秋,月色如水,好风如潮,几个好友同聚快哉亭,杯盏交错,诗酒相和,慢慢已月近中天。他携壶把盏,仰望长空,一轮皓月,纤云不染,一声长叹,又让人惊悚不安,侧首而望,默然不语,只是不断的添酒独饮,此时的杯酒已荡然无味,混同月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很显然,此时的他,心思浩茫,有些醉意,他索性无拘无束,辗转于月下,醉舞于中庭。感觉这个世界也在舞动,在旋转,在飞驰,他借着酒兴,一面挥舞,一面朗吟,仿佛自己身临明月里,心与古人连,旁若无人似的将情绪达到亘古无垠的亢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朦胧中,离散多年的弟弟子由仿佛从月影中走来,一介书生,手不释卷,没有风尘,没有沧桑,还是初来时少年模样,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共客长安时的样子。弟弟平时少言寡语,少年老成,不像哥哥子瞻,成天乐嗬嗬,心直口快,见事都喜欢直言直语,甚至面带笑脸,语含讥讽。理解的人认为幽默风趣,性派天真,不理解的人则觉得是恃才傲物,藐视周遭,这让人很不舒服。其实他更多的时候是无心没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容易转身忘记,像水漫沙痕,转瞬即逝。有人说,君子好处,小人难防,这话一点不假,自己无意中的言语与吟唱,当然是吐了胸中块垒,有时也往往得罪那些戚戚私语的小人。没办法,他天性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无意的得罪常常让他付出成倍的代价,自己却冥然不知。面对今晚的一轮圆月,千情万绪,古往今从,不由悲从中来。多情的明月啊,为何要在人们离散的时候而圆呢?这不是伤口上撒盐吗?难道真不解风情,不解人间困苦,多了解一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吧,多关爱一下生民的疾苦涂炭。否则,就纵是千山朗照,万民共仰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愿天上人间同理,花常好,人常聚,月常圆。

    等他醒来时,已是第二天晌午,昨晚的过往已忘了大半,昨晚的朗吟又模糊隐约,他凭着记忆,将吟唱一一记下,反复又看了两遍,觉得又有什么不妥,遂在吟前,加上一行小字: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是啊,说是"欢饮",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出"欢"字中的悲苦离情、五味杂陈,亦欢亦醉,亦喜亦悲,貌似无心,实属有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然后掷笔扬袖,萧然而去。

    第二年的中秋,弟弟子由来到徐州,兄弟俩终于相聚,千种情万般苦一齐涌上心头,让两个大男人老泪纵横,子由也清吟出《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斯人已古,斯情已远,千秋的月色年年照人。今又中秋,二哥与我海峡阻隔,不相见已近16个年头了。也许是情深似海,也许是好月伤离,同一轮千秋朗月,透过历史时空的长长迷雾,照在不断发灰的陈纸上,照在每个中秋望月的中国人心里。二哥寄来的手卷,悬之书斋,已有多年,每于闲暇,总是对卷凝思。从婉流多姿的书法线条和文词丽句中不难读出古人的旷古幽怀,那一轮千秋月色照着当年苏氏兄弟的相思离苦,也照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祈愿,包括二哥和我的隔海遥望,诗寄相思的离情。

    千秋月色 千秋月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秋月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co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