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

作者: 925befea56ba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20:06 被阅读392次

2017年7月21日去西藏,回来很久了,很多事情耽搁,没来得及整理照片,也没来得及整理路上写下的一些细碎的想法。

嗯,现在开始不定期持续更新。


        在这荒凉偏僻的星系中,在我们这短暂的一生中,在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中,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DAY 1

你好,拉萨。

兰州――拉萨

        坐了十几个小时硬座,早上6点多迷迷糊糊之间,车上吵嚷着上来很多人,感觉快到心态爆炸的临界点了吧,不经意间往窗外看了一眼。都说青藏线沿途景色很好,可是进藏之后一直是夜里,还不曾领略。当我望向窗外的一瞬间,内心简直震撼!四处寻找相机手机,却因为车上开着灯又隔着玻璃,怎么也拍不出本来的样子,于是,无果。

        可是当时的景色,大地一片暗黑,天空自地平线是由浅到深的蓝。云朵像被泼向天空的浓墨重彩,一月一星遥相呼应,地上蜿蜒的水流像是一条条银蛇,大概是太阳快升起来了,天地相交处又多了几分橘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天地变化莫测,没能记录下来,真的很遗憾。但想起自己眼睛也不敢眨的看着每一点不同,又不觉遗憾了。

        在火车上等厕所的时候看见一个藏族小女孩,是卧铺车,她们一家子人都坐在车门处的地上,可能因为是遇见的第一个藏族小孩,我盯着她看的有点久,她害羞的用双手捂住了脸。我对她笑了笑,她也冲我笑,两个人开始在她妈妈身前身后像躲猫猫一样看对方,玩了有一小会。心里想了很多遍说我可以拍你吗?却只问了问她有多大了。嗯,两岁的小孩子,满是纯真可爱。

拉萨站

      下了火车,有很多军人不可以拍照,所以只拍到拉萨站局部,很特别的火车站。

初见布宫,天很蓝

        订了一家新开的客栈,叫豪假期,离布宫不是很远,简介里说可以一眼看到布宫。坐公交过去,到客栈老板人很热情,要带我去楼上看布宫,周围的建筑都只有二楼,那是第二眼的布宫,很美。交谈中得知老板是个河南理工毕业的小伙子,一直叮嘱我们一些注意事项,还介绍旅行团给我们。

        第二天离开的很早,老板起来后发现我已经走了,还特意打电话来祝一路顺风,这大概就是陌生人的善意吧。

客栈楼顶看到的布宫

DAY 2

珠峰团。

        到拉萨的第二天一大早,在边防大厦跟了珠峰四天三夜的团。司机姓王,河北人,懂的很多。一路听他介绍,知道进藏的公主不止文成和赤静两位,知道藏传佛教分为哪几个教派,知道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分别怎么进行适合什么样的人,知道前藏后藏,知道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长了很多知识也使漫长的旅途不再无聊,感谢。

        第一站,到达山南浪卡子县境内的羊卓雍措。藏语里羊指上面,卓指牧区,雍指碧玉,措是湖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天上牧区的碧玉湖。羊湖与藏北的纳木错和阿里的玛旁雍措并称为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初见羊湖,是俯瞰,是说不出来的震撼,天空湛蓝,青山连绵,羊湖状若纸扇,湖水宛如碧玉,美的令人窒息。她如此博大壮丽,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却又不会令人因为自身的渺小而感到无助,那一刻仿佛忘却了所有路上的疲惫,被整个世界温柔以待。

俯瞰羊湖

        湖边有写着羊卓雍措的石碑,我兴奋的上前合照,也是此次旅途第一次被坑,哈哈。刚照完照片走过来一个藏族老阿妈,说拍照一个人5块,额……乱收费?

      不过好心情丝毫没有被影响,驱车来到湖边,与羊湖近距离接触,湖水冰冰凉凉的,能见度很高,还看到了个头不小的不知名的鱼,开心~

羊卓雍措 每一分钟都是不一样的景色,高饱和度的天空和湖水 圣湖水很清澈

        第二站是海拔5560m的卡若拉冰川。雄伟坚硬的岩峰冰层静立于天地间,恣意地绽放着荒野冰冷的美丽。那莹白晶莹的光发出一种魔力,让人身不由己想要靠近,像在冬天的荒郊野地里靠近一处火堆,全然忘了那火堆幻象下的冰封现实。

        而留给我映像最深的,却不是冰川,是几个藏族小孩子。

卡若拉冰川
灵塔
冰川融水
海拔5020m

        大家下了车都去观景台拍照,几个藏族小女孩在观景台唱歌跳舞,张口就来,十分讨喜。可能因为近些年游客越来越多,藏族小孩大都不怕生,我拍照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过来问我,“姐姐你是从哪里来的啊?”

“兰州,甘肃兰州,你知道吗?”

“不知道。姐姐你多大了?”

“我21,你呢?”

“我12岁了。姐姐,你和我姐姐一样大哎,你长的好漂亮啊。”,我不好意思的笑了。

“姐姐美人怎么说”

“Beauty,B-E-A-U-T-Y”

“Beauty”她开心的跟着我念了好几遍。

        同行的摄影师说:“我可以给你们拍照吗?”小女孩们欣然同意,唱起藏族民歌,说着扎西德勒。但一拍完照片,几个人抓住摄影师说拍照20,给钱。摄影师说“我问你们可以拍照吗,你们说可以,但没有说要给钱啊”,“我们不管,快给钱,你拍了照就要给钱!”

        闹了一阵子,摄影师不松口,就此作罢。要离开的时候,那个小女孩和我说“姐姐再见,我会记得你的。”

        “嗯,再见了。”

藏族女孩儿

        离开冰川的路上,心里五味杂陈。她们那么单纯,那么渴望知识,却要出来和游客们伸手要钱。且不讨论无数个入藏的摄影师们拿起相机对着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那些小孩子,他们根本不明白自己的举动是什么意义,只是生活所迫,父母教他们这样做,仅仅为了生活的更容易一点点。他们的父母所放弃的东西,他们所缺失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

        里昂回答:“总是如此。”

《这个杀手不太冷》

        因为早晨办边防证耽搁了很长时间,当天晚上很晚才到日喀则。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的中心,但实际规模并不大,从街道两旁所见楼房来看,倒都是些新式建筑,似乎这个六百多年的古城近些年才加速发展起来。

日喀则第一餐

        为给第二天去珠峰做准备,司机带我们来到登山用品店。珠峰大本营到后半夜含氧量只有20%~30%,常人很难入睡。气温又在零下,极易出现高反。所以同车的小伙伴有很多人买了600元的大罐医用氧气,和80元的小罐氧气。我们觉得适应的还不错,就只租了军大衣和睡袋,各100元(日喀则只有两家登山用品店,形成垄断后价格很高,建议小罐氧气和棉衣可自备)。

DAY 3

        早晨7点出发,走中尼公路。日喀则距珠峰大本营大概有300多公里的路程,过协格尔不远的路边,就是登山检查站。司机说这里要控制进山车辆,也就是从这里我们开始了雪域高原艰难的跋涉。一开始还有碎石路可行,到后来根本无路可走,就是在一片忘不到头的荒原里穿行,人迹罕至到令人绝望。其中有几段直接从冰河上驶过,险象环生。颠簸了一路,车里充满着灰尘的气味,大家都不停的咳嗽,没有任何人交谈,车内车外都是无尽的沉默。慢慢的我开始有点晕车,但努力喝水压着。

        其实在往来大本营的路上,能看到沧海桑田变迁的痕迹,许多山的形状特征和现在的海底山脉几乎一模一样,大陆版快的挤压运动形成现在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充分发挥想象,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出百万年前地貌的形态和变化。

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

        挺过100公里的荒原,进入珠峰公园。然而迎接我们的,却是更加艰难的108道拐,虽然都是柏油路,路况不错,危险路段也有防护,但路很窄,蜿蜒崎岖,完全超越张家界天门山通天大道。

几个小时车程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站在高处的加乌拉口看下去十分壮观,不过车上的体验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经幡

        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绒布寺珠峰检查站。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它高踞于珠稚朗玛峰北坡绒布沟的“卓玛度母”山顶,海拔51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而寺外白塔下的玛尼堆是当地佛教信徒们用来为自己祈求好运的。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只有约20公里,现已成为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

世界海拔最高寺庙―绒布寺

        再驱车大概8公里,到达珠峰大本营。略做休息后,我们选择徒步到海拔5200m的石碑处。因为海拔高,每走一段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同车的小伙伴互相帮扶,路上每每遇到骑行的人,我们都会停下来真心为他们鼓掌加油,有时也会攀谈合影。

        进珠峰公园的时候云层很厚,我还在想是不是看不到珠峰顶了,但让人惊喜是,当我们快要到5200m石碑时,云雾慢慢散开,珠峰露出了真容,大家都十分激动。对于许多同行的小伙伴来说,珠峰真的是一个梦想。有人开玩笑说:“这可是人生的新高度啊!”嗯,没错。

珠穆朗玛峰
阳光照到山顶
慢慢变化
有幸看到日照金山

     

        和石碑合影后,几个小伙伴还想再往上走一点,算一个小探险,于是集体出发。但爬了没多高,我身体开始有反应,头疼到爆炸,根本站不住,于是赶紧下山坐车返回大半本营。紧接着浑身发冷,穿着棉衣都无济于事。一阵恶心,赶紧跑出帐篷,连续三四次吐的喘不上气呼吸困难,当时觉得自己是真的快完蛋了吧,心里一直想着还没买好保险就要英年早逝了真的亏大发了-_-#。

        吐完蹲在地上休息了一会,慢慢好像稳定了,然后起来喝了口水,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默默走进帐篷,刚好拿到一碗刚煮好的面条。

        人间美味,仿若新生。

珠峰大本营33号帐篷

        半夜冒着被冻死的风险,挣扎着爬出睡袋。看到星空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值得。

星空 星空下的雪山

DAY 4

        高原的天气总是变幻莫测,在珠峰大本营起来的第二天清晨,下雪了。

珠峰·雪

        虽然不能看日出,但和小伙伴们打雪仗,跑两步就气喘吁吁,也是real happy~

骑行小哥的装备
抽象版小雪人

        从高三起有了出去旅行的时候寄明信片给朋友的习惯,偶尔也会寄给陌生人。写下当时的心情,那些简短的文字,不论搞怪幽默,还是温暖感人,都能带给远方有着相同情愫的人不一样的体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珠峰邮局,寄出了前一天晚上高反仍然坚持写下的明信片,意义会不一样吧。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过那种跨越千山万水带来的小小温暖和感动。如果没有,下次我寄给你。

在世界海拔最高邮局寄给朋友们最纯净的祝福

        离开珠峰前往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的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意为“须弥福寿”寺,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也是解放前,后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其建筑布局是在山坡上五座高大建筑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是强巴佛殿、十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灵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展佛台;山麓偏东为大经堂及附属殿堂。我们进寺后沿着一条石板路左转上行向西北方向行进,按顺时针方向参观各主要殿堂。殿堂内同样禁止拍照。建议组团请一个导游,花费较少,能更好的了解藏传佛教的文化,也算不虚此行。

        寺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进寺观看,香炉紫烟升腾,贡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形态十分逼真。大殿里,僧侣诵经井然;佛像前,信徒顶礼膜拜。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寺院一角

        穿行在扎什伦布寺里,随处可以见到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侣,有的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有的却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

僧侣
僧侣
僧侣
僧侣 在寺院内转经后休息的藏民

        回到日喀则,在酒店附近找了餐馆。强烈推荐牦牛肉,量大不贵,好吃到炸裂!

晚餐

DAY 5

        入藏第五天,早上在年木乡进行了藏民家访,吃了糌粑,喝了青稞酒。藏族家庭多为一妻多夫制和一夫多妻制,妹妹格桑卓玛汉语比较好,给我们讲解了很多东西,还做了赶经络。遗憾的是藏民家不能拍照,只能你们自己去感受啦。

有不用的书,不穿的衣服可以直接打包寄到这个地址,藏族的小孩子们需要大家的帮助,感谢

        下午踏上318国道。沿途风景真的很美,遇见了无数在这路上匆匆奔碌的身影。有徒步的朝圣者,骑单车进藏的真汉子,各种机动车驾驶人,这条路虽然很长,却阻挡不了人们执着前进的脚步。也许,只有走上了318国道,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朝圣者般的孤独”吧。

        而关于318国道以下只有图,胜过一切叙述:

满拉水库
油菜花
念青唐古拉山
G318沿途
风吹草地现牛羊
拉萨河 5000KM纪念

DAY 6

        因为想看星空,回到拉萨后和小伙伴跟了两天的纳木错团。一个藏族汉子带团,车技一流,在崎岖的山路间驰骋,经过羊八井,一个下午,到达纳木错国家公园。

拉萨―纳木错路线

     

纳木错国家公园

        "纳木错"为藏语,在蒙古语里名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之前还觉得“天湖”之说有夸张的成分,但是真正到了纳木错,才仿佛明白了人间天堂的含义。

去纳木错必经那根拉山口
远眺纳木错的最佳地点

        进入湖区,满目澄碧,附近的山峰错落有致的分布,视野范围内的雪山历历在目,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绵延不绝的念青唐古拉山,壁立如同锋刃,笔直的伸向碧蓝的天空,山顶覆盖的洁净的冰层,更显现出了山脉的锋利。在西藏,基本每个能叫得出名字的山或者湖泊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流传,念青唐古拉山也不例外。

        神话故事带着浓厚的藏地风韵,传说中的念青唐古拉山神又被称作唐拉雅秀,他统领横贯藏北的数以百计的唐古拉山脉,是藏域大地护法神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原是西藏土著神灵,也是土著宗教苯教的一座神山,后来被莲花生大师收服为佛教护法神,守护者神湖和辽阔的藏北大地。在藏文化的传说中,也有关于苯教祖师和莲花生大师斗法的故事,体现出喇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本土宗教斗争的状况。

        车子围着纳木错湖环形一周,同车的香港小哥打趣地说,我们提前“转湖”了。根据佛祖留在人间的旨意“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猴年转森林”。“转山”转的是冈仁波齐山;“转湖”转的是神湖纳木错;“转森林”转的是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杂日森林。这三大宗教巡礼,体现出来的是藏族同胞对神灵和自然的崇拜,更是热爱乡土的最好体现。据说这三个年份分别转山,转湖,转森林,能增加平常年份自身十二倍的功德,对于全民信仰佛教的藏地民众来说,算是极大的节日了。

        下车走在湖边,矗立在面前是,两大块神似双手的石头紧紧的合在了一起,一双朝佛的手,面向纳木错,手指尖直至蓝天,绕到正面看到它的解释,才知道是“合掌石”,又被称作“父母石”,相传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错女神的化身,象征着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是莲花生大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如此的鬼斧神工,不得不叹服造物主的神奇。

合掌石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像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美不胜收。

多图预警!!!

Tibet Tibet Tibet Tibet Tibet Tibet 海鸥 Tibet 玛尼堆 Tibet Tibet 同车的云南小伙子和香港女孩儿,在路上遇到彼此,便义无反顾 Tibet Tibet 如果想在纳木错过夜建议自备干粮,毕竟$_$

        当天晚上雨下的很大,在简易板房吵的几乎睡不着觉,听说牛郎准备了5万颗星星在纳木错等我,没想到就这么错过了,遗憾。

DAY 7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西藏Tibet

    西藏Tibet

  • Tibet

    2017年7月21日去西藏,回来很久了,很多事情耽搁,没来得及整理照片,也没来得及整理路上写下的一些细碎的想法。 ...

  • Tibet

    Basically a recap of my trip to Tibet 8.15 坐上了去拉萨的火车 一大早从...

  • Tibet

    Basically a recap of my trip to Tibet 8.15 坐上了去拉萨的火车 一大早从...

  • 材料一翻译练习

    The Govern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aunched the an...

  • The rise of Tibet 国新1502 杨卓莹

    Tibet is a significant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The ce...

  • 谁是蜂儿谁是花

    Whatever we lost in the blue sky of Tibet, sunshine surro...

  • 新闻翻译作业

    新闻一:Last Saturday,the govern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

  • The first day in Tibet

    today is the first day ,I leave my home to go to Tibet to...

  • Travel to Tibet

    I've been thinking when i can go to Tibet,where this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Tibe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k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