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阅读文章,写了评论,结果勾起对上学时候那些往事的回忆。我爱读书,但回味起来较多的还是那些和好友一起吃饭的情景,这样的回忆很容易让我沉浸其中,虽然我们那时候充其量就是个小吃货。
一般下午没课的时候,就在宿舍读书写作业,当然,很多时候的作业也是读书,得写读书笔记,最好是自己的悟处和新思路,下次上课时发言交流。写一下午的作业,到点约上临宿舍的好友去吃饭。
我们俩都是学生版的小吃货,要量入而出哈。虽然我和南方好友一南一北,但在吃这个问题上,往往是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尤其在口味上都属于不挑的那种,听起来好像很豪横的样子,其实学生版吃货,你懂得。
先规划好吃什么,一般是老样子,平时吃餐厅。就是餐厅也要选一选,因为学校照顾学生口味,考虑地域和民族差异,餐厅有几个,在学校的不同位置。定好去哪个餐厅吃,一路话不多,直奔而去,选份几元套餐,认真吃下,我学好友吃饭慢一点,优雅一点。如果意犹未尽,那去小超市买包鸭爪,我们俩就去行政楼前面坐下啃鸭爪,开启一天的聊天时间。胃口满足了,散步回宿舍,继续学习,开辟新思路,预习功课。
周末解解馋,一般花个二十三十元,荤素搭配,有菜有汤,吃了饭,满足地走在校园里,逛上一个小时,哈哈,这时候不需要鸭爪来补充。常去吃饭的俩地方都是女老板,因为是常客,看到我俩,热情招呼,开始记菜单,动作麻利,记好了,转身直奔厨房,不一会,先来个快手菜,一般是豌豆尖或空心菜,几乎每次必点。不拘多少形式,慢慢开心吃起来,菜齐了,吃好了,买单,去散步。这样的吃法解馋、过瘾又不至于吃撑。我们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吃撑不是很优雅。凡,凡尔赛的凡。
以上都是小吃小喝,优雅大方。到吃大餐的时候,身份证都放宿舍了,随心所欲吃到撑,必须要逛步行街才能尽兴。这样的时候不多,一般选在我和好友生日的时候,或者好友家教领了钱,或者其它勤工俭学项目发了钱,必须得几百才舍得去大餐。很庆幸我和好友生日都不在假期,我俩提前规划一下,到底去哪吃,吃什么。这时候我总一路走着开着玩笑:去哪吃?吃嘛好?嘛好吃?最后必定拽上那简单的英语:How much?哈哈哈,一路说着笑着,当然玩笑就是玩笑。因为大餐我们早已达成共识,默契得很。
吃这种大餐我们都也是不约而同,这么重要的时候必须吃火锅才对得住我们一年两次的期盼。挑选无非是挑选吃什么口味的火锅,因为生日都是在冬天,麻辣鲜香自然点红汤。热火朝天吃起来,吃上各种食材,最后喝点甜汤,美美地慢慢地走在步行街,看看风景,赏赏各色的当季水果,还有点评点评大街上散步的那些优雅的人们,这也是我俩的共同喜好。
在吃这个问题上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我们可不是酒肉朋友,何况我俩女生不喝酒的。当然三观上的一致是必须的,学习上的互相帮助也是必须的。一言之,我们的交集不限于吃。但这些吃的回忆总是那么温馨呢。
这些吃的岁月令我们难忘,以至于毕业后,好友不远数千里从南方来吃玩了几天回去,怕拖家带口了不便于出来。每年生日时必定打电话用她标准的南普祝我生日快乐!听到她嗲嗲的声音我都要开心好几天呢。
网友评论